华媒:安倍修宪梦难圆 其完全执政或成国际梦魇
7月21日投票的日本参议院大选最终以执政两党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过半数以上议席而宣告胜利。执政党在众参两院都占有半数以上议席,改变了“扭曲国会”局面,还宣告自公两党将迎来3年以上的长期执政。图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1日晚在自民党总部的开票中心为当选议员贴花。中新社发 高越 摄
视频:安倍:重点发展经济 寻求修改宪法 来源:上海东方卫视
中新网7月23日电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带领的执政联盟赢得参议院大选后,22日下午在自民党总部举行大选后首个记者会。安倍在会上重提希望与中国尽快举行首脑会谈,称对话大门始终敞开。境外华文媒体指出,安倍的表态仅是一种外交姿态,缺乏诚意。
安倍难为“政治超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社论指出,安倍在2016年之前不需要再举行大选。这意味着,只要党内没有人挑战他的领导地位,他将能主政三年时间,还有可能更长——与近年日本首相频频换人相比,他面前的任期漫长得像是一辈子。
香港《大公报》指出,通过此次选举,日本彻底改变了持续多年的“扭曲国会”政治生态,日本再次进入自民党一党独大时代。
但该报援引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称,此次选举的结果,说明了日本民众已经彻底厌倦了政治动荡更迭。尽管如此,也并不意味着选民们将日本的未来全部交给了安倍政权。
美国《世界日报》22日指出,这次参院选举执政党赢了多数,安倍并不兴高采烈,因为从细节看,安倍想要塑造自己成“政治超人”的目的并没有达成,将影响他包括修改和平宪法在内的野心勃勃的“改造日本”计划。首先,选举投票率为52.6%,仅略过半数选民参与投票,其次,自民党席次虽大幅增加,但仍需公明党支持。
《大公报》的评论文章还说,总的来看,此次选举只是党派之胜利,并非国家之幸。对日本而言,若在安倍右翼价值观的长期影响下,日本社会右倾化可能进入一个更加无法确定,甚至不可逆转的阶段,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消毒”;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安倍长期执政可能意味着日本将成为亚太乃至世界不稳定之源头,令人忧心。
美国侨报网22日刊文指出,安倍政府势头正猛,他可以和韩国交恶,和俄国对抗,和中国冲突,但若走得太远——摆脱“战后体制”的步伐触动了美国的利益底线,安倍的自信就会付出代价,成为东北亚的公敌,甚至变成东北亚的乱源。
台湾《联合报》23日社论也指出,对日本而言,这次选举终结长达七年“扭曲国会”的畸态,但在国际看来,选前大肆宣扬护土、修宪的安倍,在参众两院都取得绝对主导权后,他的下一步行动,可能让区域陷入前所未有的不安,安倍的完全执政极可能成为国际社会的梦魇。安倍的修宪大梦,虽然离实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却已成为周边国家挥之不去的梦魇了。
选后安倍何处走?
香港《明报》23日刊载《未来3年 日本“内稳外忧”》一文,文章指出,获得了强心针的安倍将更大胆地推动他的经济改革,不过邻国乃至美国都对安倍未来可能更进一步的“右倾化”表示担忧。“内稳外忧”将会是未来3年日本内政外交的特征。
文章说,安倍能够在钓鱼岛问题上妥协的空间不大,此外,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问题、对“三个谈话”(宫泽谈话、河野谈话、村山谈话)是否修改等涉及的历史问题、修宪议题,未来3年仍会继续燃烧。
BBC中文网援引《读卖新闻》报道指出,日本执政联盟今后既有最大3年的安定期,也面临重建经济和财政的两难课题,还有实行加强安全体制和修宪等悬案的环境。
香港中通社表示,在安倍政府强势夺得参院多数同时,有分析人士指出,参院选举获胜既不意味着安倍将一定有能力推动更根本的经济改革,也不能有助缓和因历史和领土纠纷而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的外交僵局。由于领土争端和对历史问题看法的分歧,目前日中和日韩关系状况不佳。在经济方面,提高消费税、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谈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都是关乎日本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安倍必须面对的课题。
美国《星岛日报》指出,安倍上台后,更变本加厉扩充军力“备战”钓鱼岛。在其操弄之下,日本与中韩两国、尤其是中国的领土争议,成为推动其国内民意支持修宪的最大借口。而不论未来是否能够跨越和平宪法的界限,日本目前已经在大大加快军事化步伐。
台湾《联合报》指出,在安倍挥舞着领土、主权及建军的民族主义大旗下,务实的经济议题可能逐渐被边缘化,使抱持“富国论”者在日本舆论界噤若寒蝉;而在民族主义麻药的操弄下,虚幻的强兵政见却发展成热门议题,不但麻醉了日本右翼,也麻醉了自民党,更麻醉了安倍自己。
台湾《中国时报》23日评论文章指出,日本当前最为国际所瞩目的,乃是它与周边邻国的紧张关系,因钓鱼岛、历史问题而陷入紧绷的日中关系首当其冲,其次是为竹岛(韩国称独岛)、慰安妇问题频生摩擦的日韩关系,以及日俄双方延宕多时的北方领土之争。即令是同盟的美国,困扰许久的冲绳基地搬迁问题,也终须做出决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安倍政府也在探讨取得先发制人袭击能力的可能性,以及设立一支舰队,保护偏远岛屿如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钓鱼岛。安倍要如何处理二战历史问题是下来令人关注的课题之一,一条线索是看他是否会在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当天,前往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安倍如果前去参拜将激怒中国等邻国,也会引起美国不满。
文章说,舆论担心安倍可能避重就轻,避开困难重重的经济改革,把注意力放在实现他的民族主义议程,包括修改战后和平宪法、加强日本国防力量和修改日本战时历史。
中国不能掉以轻心
美国《世界日报》社论指出,参议院选举的胜利虽没有把安倍变成“超级首相”,但却给安倍右翼化改造日本铺平了政策推动的道路。对此,中国和美国都不能掉以轻心。
美国侨报网指出,对于安倍,中国和韩国一度寄望于他在各层次的选举后从激情政治回归现实外交。但现在看来,安倍安享连串选举胜果的执政思路就是越发右翼自信、强硬自信。不要寄望于安倍下台,从日本政局的走向看,安倍的首相宝座比任何时候都稳固。
美国《星岛日报》社论《腥风旋即逼中国 日本右转开大闸》指出,日本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显示对外政策日趋放肆的安倍政府获得相当份量的民意支持。参众两院控制权自此全部落入执政党手中,无疑为日本政治方向右转舵打开了闸门,东亚未来局势发展腥风逼人,乃至风雷激荡,牵动各方高度敏感的神经,中国更首当其冲。
至于安倍晋三在胜选后的记者会上放话希望中日尽快举行首脑会谈,香港《大公报》23日指出,安倍无意修复陷入困境的中日关系。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安倍作足了“姿态”。他在向中国喊话时称:“两国对话十分重要,我们的对话大门始终打开”。此番表态看似十分动听,但却颠倒黑白,把阻碍“对话”罪责推到了中国。在安倍的算盘上,中日关系不过是一任意发挥的“挡箭牌”,其所作所为与“对话”的方向完全背道而驰。
文章说,安倍对中日关系的真实态度,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用华丽的辞藻来忽悠中国,掩盖不了其与中国对抗的真实企图。要想中日关系真正得到改善,还是少耍点嘴皮,多作点实事和善事。
香港中通社援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泰平认为,安倍并非首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改善中日关系,表示这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最关键在于他还是缺乏诚意。
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高海宽认同安倍取态,但认为如果他没有缓和形势的诚意,在钓岛问题没有任何缓和措施,那么中国也不会轻易与其对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