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阳光预算防控债务风险 避免“寅吃卯粮”
中新网12月20日电 “严防控债务风险”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列为工作任务之一。香港《大公报》20日文章称,从8月起,审计署启动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政府债审计,反映出新一届政府把脉经济风险以便对症下药的思路。中央对于债务问题的分析、部署已非常明确。
文章摘编如下:
从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训来看,“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骨牌模式屡屡上演。因此对于债务危机绝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这一提法至少可分析出两层意思。“短期应对”无疑是针对已形成的风险,就是要有序入手,清理历史遗留的债务包袱;“长期制度建设”则意味要抓紧形成一套规范政府债的制度设计,其中隐含将政府举债纳入正规轨道的意思。
按照现行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列,不列赤字,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在银行信贷收紧和土地出让减少的情况下,政府要搞基建投资,只得通过成立各种融资平台甚至通过民间“影子银行”来找钱。相较于信贷,这些融资方式更隐蔽,化解难度也更大,成本更高。
疏堵并举化解债务风险
因此,防控政府债不能一味围堵,必须有序疏导,必须正视地方在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的合理投融资需求,特别是要解决城镇化大规模加速推进所需要的天量资金问题,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大势所趋。这种疏导机制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预算制度改革。也就是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将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这是对债务风险加强源头防范的治本之举。
此前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财政部长楼继伟16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这意味将建立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基础上地方发债的管理体制。
具体操作层面首要是修改《预算法》,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到预算管理,实现阳光透明,降低债务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强研究、尽快启动”,也释出了这方面的信号。
此外,中央政府还提出要强化教育和考核,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中组部已提出摒弃“唯GDP”的考核模式,审计署亦将加强官员离任审计。这些举措旨在遏制地方政府的GDP亢奋,减少为出政绩而不顾长远,冒进扩张,“寅吃卯粮”而推高债务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