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刊:36亿人的征途 考验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
1月25日,重庆火车北站迎来了春运客流高峰。重庆火车北站旅客爆满,不少在外务工人员陆续踏上返乡路,旅客们早早就在火车站等待回家的列车。图为一母亲背着熟睡的孩子等待回家的列车。陈超 摄
中新网1月29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载《感情大军的最新征途》一文,文章指,春节36亿人次的感情大军,在最新的征途中,不但考验中国的硬实力,也考验中国的软实力,是否可以拥有更有效率的管理能力,焕发科技与制度创新,也焕发更强大的人性力量,彼此守护相助,让回家过年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迈向快乐团圆的旅程。
文章摘编如下:
这是中国的独家签名。每年的春运,几十亿人次的移动,成为全球最壮观的人间风景。这是年度的集体心灵洗礼,也是一场压力测试,要测试这支感情大军如何面对种种无情的心灵炮火,经受多少难以预测的身心煎熬。
这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一场检阅。运载系统的表现,背后就是科技革新的最新考验:中国近年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系统,被《纽约时报》赞誉准时和开创了全国三、四小时的生活圈。它是否可以负荷春运巨大的人流?
关键是全盘的综合管理能力。这是铁道部废除后,第一次面对这样空前的挑战。但买票系统的实名制还是有很多漏洞,让黄牛票依然猖狂,让老百姓依然受害。那些高科技的订票软件,也对一些不会计算机的农民工和高龄人口形成数码歧视(digital discrimination),他们面对那些相对复杂的网络操作都无能为力,只有徒呼负负。
这多少暴露了中国的“软肋”,在管理上的参差水平。让部分人投入网络的世界,也让不少人被遗忘在网络以外的荒原。一些高铁开始装上4G的高速网络,下载一部影片只要弹指功夫;但整个铁路系统,却长期无法根绝违反社会公正的黄牛党。
这也反映中国的特色﹕一方面有最先进科技的突破,但另一方面却在行政管理上,难以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中国春运的系统工程的压力,也刺激民间力量的勃起。那些受不了铁路系统的回乡客,会选择自己开车回家,“拼车”成为利己利人的方式,并且研究如何在保险问题和法律上立下契约,保障彼此的权益。回乡之路也是一条法律教育之路,提高了大家的法治意识。
最有草莽气势的还是那六十万辆摩托车的返乡大军,在公路上的一字长蛇阵向前迈进。他们不惧风雪,走在自力更生的回乡路上,彼此呼应,甚至拖家带口,但也善用手机卫星导航的软件,行前做足细密的准备,要确保可以安全回家。
就在春运的狂潮中,可以看到春运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大部分是大学生,从各地校园出发,开赴春运的一线,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乘客尽上公民的责任,显示中国难以忘却的理想主义的情怀。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都忘不了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从全国不同角落出发,没有官方的组织,靠网络与手机联系,自己出钱,冒着余震的危险,深入灾区救难扶危。
春节36亿人次的感情大军,在最新的征途中,不但考验中国的硬实力,也考验中国的软实力,是否可以拥有更有效率的管理能力,焕发科技与制度创新,也焕发更强大的人性力量,彼此守护相助,让回家过年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迈向快乐团圆的旅程。(邱立本)
专题:2014年春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