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评两高报告:深化司法改革建法治中国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右)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交谈。中新社发 侯宇 摄
中新网3月12日电 对于10日的中国两会“两高”工作报告,《澳门日报》12日刊载社论《深化司法改革建法治中国》,文章指,中国改革的路径、规律以及各种艰难曲折在司法改革上都有体现。和中国的各项改革一样,司法改革也进入到了攻坚期、深水区,所有容易改的都已经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没有点勇气和智慧是很难推进的。
文章摘编如下:
“两高”于3月10日下午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总结去年“两高”在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确保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接受人大代表审议。推进司法公开和纠正错案方面,堪称是去年法院改革的两大亮点。
今年“两高”报告在社会上的关注度颇高,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不仅是周强当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交出的首份答卷,更被视为探究未来司法改革路径的方案图。应当说,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司法改革而言,进展很大,推进司法改革的新开局,可圈可点。尤其是在司法公开以及防范冤假错案方面,国家最高法律机关有强力的表现,出台多项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在公众关注的、久拖不决的一些热点案件,有了新的进展,或者有了积极纠错的作为,值得肯定。
去年十一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两高”在过去一年的履责成绩单中,推进司法公开,堪称去年一年中法院改革的最大亮点。
周强在报告中称,法院已建成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各级法院去年直播案件庭审四点五万次。“以公开促公正”,喊了多少年,大尺度的突破,还是在去年。从薄熙来案等大案要案的审讯过程中,审判公开的进步,民众有目共睹。不过司法信息公开,眼下还只是起步阶段,未来引入更多民众到审判作现场监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外,根据最高法报告的资料,在去年,全国各级法院依法宣告825名被告人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一直以来甚少被启动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一些个案得以适用。这一项资料能被统计和在报告中披露,首先就说明了司法机关在面对错案、疑罪时的态度,开始变得鲜明且自信。由于疑罪这一块从来没有原则,在中国司法实践中从纯文本的存在到真正开始启动,历经多时,最高人民法院是次能从最高司法机关的层面,勇于揭开伤疤、抛下利益轇轕去纠正,确实需要勇气,决心真的不小。从改革的难易程度来看,司法公开和纠正比较容易得到民众支持与认同,也是相对容易推进的第一步。然而,司法改革越深入,阻力就会越大,难度也会随之越大。
尽管一年来法院的工作在改革上颇有新气象,但在“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原有的司法沉疴并非短期就可治愈。因此,周强也在报告中坦承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诸如确保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体制还不够健全;推进司法公开、弘扬司法民主、确保司法公正等方面与民众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存在的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一些法官司法能力不强、司法作风不正、司法行为不规范、工作方法简单;极少数法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严重损害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中国的司法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中国改革的路径、规律以及各种艰难曲折在司法改革上都有体现。无论这次改革有多难,阻力有多大,都必须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扩大和稳定已有的司法改革成果。和中国的各项改革一样,司法改革也进入到了攻坚期、深水区,所有容易改的都已经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没有点勇气和智慧是很难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