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对华投资降低折射其经济疲软
中新网3月25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25日刊文指,在2013年,日本实际对华直接投资额相较前一年减少了4.3%。纵观数据可以看出,日资减少的背后,实际是日本经济持续疲软的间接反映。
文章摘编如下:
2011年岁末,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至10月份,尽管来自美英法三国的投资金额分别同比减少14.4%、1.7%和24%,但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却同比增长了15.8%。这要归功于日资,因为同期来自日本的投资增长了65.5%,甚至超过了2010年日企全年的对华投资额。
仅仅过去两年多,日资为何突然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影响境外投资的因素不外有三:投资国的经济环境、投资目标国的经济环境以及两国关系。
先从投资国,也就是日本的经济环境来分析。日资减少的背后,实际是日本经济持续疲软的间接反映。为解决困扰日本经济十几年的通缩痼疾,安倍政府上台以后急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被媒体称为“安倍经济学”三支箭。不过,“安倍经济学”只给日本经济打了几个月的鸡血,随即便渐渐“褪色”。
2013年日本全年实际GDP增长1.6%,四个季度实际GDP同比年增长率分别为4.1%、3.8%、1.1%和1.0%。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日本经济增长只有1.2%,较上年有所放缓。本国经济不给力,日资自然也投资乏力。
其次,从投资目标国中国的经济环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力成本也逐年攀高,使得在华外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其作为生产基地的吸引力随之下降。与此同时,东南亚更加廉价的人力资源以及新兴市场的诱惑,吸引了不少在华日资企业陆续南移。对外投资分流确实影响了日企在华市场的投入。
不过,以上两个因素显然还不足以造成日资的大举撤离。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乌云未散的两国关系。日本经济结构严重依赖出口市场。日本企业振兴复苏不仅需要充足的市场资金,更需要良好的外部市场。然而,日本野田政权对钓鱼岛实现所谓的“国有化”、安倍政权继续与中国“硬碰硬”,不仅将中日关系拉入“冰河期”,也彻底摧毁了日本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
尽管日本经企界多次要求安倍政府改善中日关系,然而安倍只是表面上空喊两国对话,却无半点实际行动。中日关系转圜遥遥无期。所以应该说,日资撤离中国既反映出其对中日关系修复如初的悲观预期,同时也间接折射其对安倍政权外交的失望与不满。(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