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国领导人密集访欧并非纯粹“做生意”
6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伦敦金融城市长官邸面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际战略研究所两大智库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中新社发 刘震 摄
视频:李克强与卡梅伦共同会见记者 强调包容发展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6月19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率领庞大代表团出访英国和希腊。《澳门日报》19日刊文称,面对美国“向东走”,中国需“向西走”,打开一条新的外交和经济通道,突破美国围堵。中国领导人密集访欧并非纯粹“做生意”,中方更希望深化经贸关系提升双方战略合作水平,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文章摘编如下:
李克强是百日内第三位造访欧洲的中国高层领导。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荷兰、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四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近日也进行访欧。国家领导人如此密集访欧颇为罕见,反映出中方对欧洲的重视,而且这种重视是全方位的,不因国家大小而厚此薄彼。今年以来,英、法、德等领导人也先后访华,高层互动使中欧关系更上一层楼。
中国重视欧洲,把欧洲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不仅因为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而且欧洲是中国全面战略伙伴。中欧在政治上可以相互倚重,在经济上优势互补,在文化上各有所长。去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5591亿美元,欧盟已连续十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对欧洲而言,中国强大的购买力可以帮助欧洲摆脱债务危机,实现经济复苏。无论是习近平还是李克强访欧,都为欧洲带来巨额大单。
此外,中欧有着共同的和平理念和深化改革的共同目标,双方进一步携手合作可以实现“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相结合,对于促进各自发展,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积极拓展与欧洲合作,也与时局密不可分。自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对中国的围堵与日俱增。在美国撑腰下,日本、菲律宾等国分别在东海和南海兴风作浪,一再挑衅中国,导致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温;美国又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协定”,试图在战略围堵外,经贸上亦孤立中国。
面对美国“向东走”,中国需“向西走”,打开一条新的外交和经济通道,突破美国围堵。其中,与欧洲诸国提升关系,推动中国与欧亚各国构建“新丝绸之路”,正体现这一思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周方银指出,中国在欧洲打开新局,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抵销美国亚太战略的许多政策效应。
中国领导人密集访欧并非纯粹“做生意”,中方更希望深化经贸关系提升双方战略合作水平,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近期,日本企图“绑架”七国集团点名批评中国的阴谋破产,便显示出欧方从中所起到的作用。
从近年中欧交往看,中国对于加深中欧战略合作的方式已经确定,即通过务实合作夯实战略基础。只要中欧总体方向不变,双方战略层面的关系将得到深化,中欧在多极化世界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题: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和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