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德合作互补互信 默契发挥国际引领作用
视频:李克强会见德国总统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0月11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德国展开正式访问,外媒分析称,此次中德政府磋商会主要是针对中德间如何增加默契,携手开发新的市场。这不仅加深了两国政治间的相互信任,同时在处理大国关系上,两国政府间磋商给整个国际社会起到了一个“引领性”作用。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月至8月,中德双边贸易额已达1173亿欧元,同比增长12%,以此势头,中德今年双边贸易有望再创新高。此外,迄今已有8200多家德国企业在中国落户,超过2000家中资企业以德国作为欧洲门户开拓市场。
针对德国媒体说德国需要小心中国“偷师学艺”,香港《大公报》援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观点称,中德之间在经济结构和贸易这两方面仍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以前在赚加工的“辛苦钱”,但是中国在不断地升级和创新,合作中存在竞争也是正常现象。他以中国的高铁技术举例说,中国的高铁技术的发展,对德国本身也是一个促进。德国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中国巨大的市场,从而令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不过,崔洪建也坦言说,中德合作的同时要注意产业链和技术方面进一步整合。他强调说,今次两国总理重点讨论的中德创新伙伴关系就是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香港《文汇报》11日刊发《中德政府间磋商起引领作用》一文称,“创新”是现阶段中德关系发展关键词,2015年确定为中德“创新伙伴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邢骅指出,中德成熟的双边关系将促进中国同欧盟的整体关系。中德两国政府间磋商不仅加深了两国政治间的相互信任,同时在处理大国关系上,两国政府间磋商给整个国际社会起到了一个“引领性”作用。
创新伙伴关系具四层含义
崔洪健表示,中德创新伙伴关系共有四层含义。首先,中德双方要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质量,要将经贸合作领域尽可能拓宽,加深相互合作程度。
第二,中德双方不满足于已获成就,希望将合作领域向新的领域拓展,如加深两国在新能源、环保及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崔洪健认为,中德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创新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
第三,中德双方都有值得对方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共同达到创新境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双方在如何处理社会问题,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体系方面,实际上也会有更多的合作和一些创新想法。
崔洪健认为,作为欧洲大国,德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多关切,而中德双方在目前这个领域的合作相对于此前的中德关系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创新领域。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刊发报道《签230亿元经贸大单 李克强送德解困“大补丸”》,中德两国签署总额181亿美元(约20万亿元人民币)的经贸协议,德国当前陷入出口萎靡的困境,中国总理到访为德国送上了解围的“大补丸”。
彭博社指出,伴随对中国和俄罗斯出口的下滑,德国经济眼下正在衰退边缘挣扎,该国8月份出口大幅下降5.8%,降幅为五年半以来最大。
报道称,面对步履蹒跚的欧元区经济,德国总理默克尔正在千方百计寻求提振对外出口之路,李克强选择此时访问德国实可谓是恰逢其时。
马来西亚《中国报》11日报道则援引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透露,李克强访欧重心是推进亚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