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德“交融”互动 助推中欧融合“解锁”
视频:李克强离京访问欧洲三国并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0月13日电 多年来,媒体聚光灯下的中欧关系总是“经贸大单”唱主角。似乎从今年始,大单照旧,但舆论的焦点似乎有些改变。境外媒体分析指,中国和德国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国家,在欧洲倡导的多极化潮流中,双方的融合,将是中国与欧洲,亚欧两个大陆融合的解锁钥匙。而中欧融合,必将对全球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起到关键作用。
今年3月,习近平成为访问欧盟总部的首位中国国家元首,倡导中欧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凸显中欧战略关系新高度。
法国《欧洲时报》13日社论指出,此次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德时的关于“中欧融合,无所不能”的宣示,再次塑造出中欧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登高望远的形象,使战略关系再超经贸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分析称,李克强访德,不止一个场合讲“中德关系不仅是买卖关系”。李克强在以“中国与欧洲相遇”为主题的汉堡中欧峰会上,将“相遇”落脚于“交融”。并称“中欧交融”,“一切皆有可能”。结合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李克强从欧亚大陆的东端来到欧亚大陆的西端,讲这番话,可谓意味深长。
社论表示,中国和德国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国家,在欧洲倡导的多极化潮流中,双方的融合,将是中国与欧洲,亚欧两个大陆融合的解锁钥匙。而中欧融合,必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深度改革,起到关键作用。
台湾“中央社”报道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观点表示,德国不仅是中国在欧盟内主要合作伙伴,也是连接俄罗斯、打通欧亚合作的桥头堡。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12日评论文章《中欧拼经济,美欧玩政治》指出,中欧关系已经机制化,而且少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滋扰,并不受地缘政治形势左右。中欧关系,基于经贸关系的润滑,双边的战略合作根基已经稳固。
中国和“欧洲三剑客”———英法德三大国的关系,目前没有任何障碍。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又将中欧关系从重点筹划推向全方位外交。从欧洲到中东欧国家及荷兰、比利时等重要的欧盟效果,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外交经略有板有眼。
《欧洲时报》指出,此次李克强访德所释放出的积极信号说明,中欧双方在不断深化经贸合作的同时,正在形成不断增多的战略交集。
该文指出,此次李克强访德最具象征意义的举动,是他向默克尔赠送一只由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中国制造的“鲁班锁”。传统与现代,伙伴与创新,困难与克服困难,合作与双赢, 都写在中国与德国的“交融”之间。
台湾《旺报》13日报道,李克强送出的鲁班锁,代表了一种虚心。中国在提振现代制造业上有所追求,要向德国学习,要与德国经济技术加强深度合作。同时,想要解开鲁班锁,就如同要解决一道难题,相信中德之间的合作能不断创新,共同破解世界性难题,开启美好的未来。
美国《世界日报》13日报道称,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一些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疑虑。对此,李克强在汉堡的演讲中再次予以回应,释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李克强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没有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而是强力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