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美国警察军事化 暴力手腕几成常态
中新网11月28日电 美国黑人青年布朗遭枪击案引发民众抗议,香港《文汇报》28日发表文章称,布朗被杀后,弗格森镇连日爆发激烈示威,警方为镇压示威者动用到装甲车等军事标准装备,装备水平堪比军队,美国警队近年处理示威的手法,经常被批评滥用武力,“暴力驱散”更几近成为常态。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堪称“世界警察”,自诩为尊重民权的国家,更经常就此对外国指手划脚,却对当地执法部门屡屡滥用武力的个案选择性失明。
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黑人青年布朗遭枪杀案为例,当地警方在示威爆发初期已使用催泪弹和橡胶子弹,甚至出动装甲车及突击步枪镇压示威者。美国警队近年处理示威的手法,经常被批评滥用武力,“暴力驱散”更几近成为常态。
布朗被杀后,弗格森镇连日爆发激烈示威,警方为镇压示威者动用到装甲车等军事标准装备,在美国惹起争议。不少声音质疑区区一个小镇的警队,竟然会获分配装甲车和军事级别突击步枪,装备水平堪比军队,引来民众及议员忧虑地方警察装备及行动愈趋军事化,犹如“准军事部队”。
地方警察之所以能获取军备,是根据美国国会1990年的决定。当年国会授权国防部把过剩军备转交地方警察打击贩毒,随着美国参与伊拉克及阿富汗战争,移交的武器亦重点用于反恐。
军备移交至今,每年易手的军备价值由1990年的100万美元激增至去年的4.5亿美元。有众议员在枪杀案发生后提交法案,要求停止移交计划。
群众示威与警察出现冲突并不罕见,然而近年美国警方愈来愈倾向采取暴力驱散,惹人诟病。2011年“占领华尔街”行动,一名年仅24岁的退役美兵示威时被警方发射的豆袋弹击中头部,造成脑神经受伤、语言能力受损,今年初获赔450万美元。
分析认为,除了过于强大的装备令警察对暴力行为愈趋麻木,2008年金融海啸后,警员薪酬福利减少亦有影响。有前美国警察称,现在申请加入警队的人,很多也是急性子、鲁莽、想玩枪的“小孩”,又形容他们是自以为是的兰博(电影《第一滴血》主角),只懂得开枪及用暴力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