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文章点赞孔子学院“蛮拼的” 剖析外界误解

2015年01月28日 11: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月28日电 近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对孔子学院发展前途的关注。自2004年首所孔子大学的建立,十年间,孔子学院已发展至475所,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发表文章称,如此短的时间内孔子学院在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孔子学院和中华文化的厚积薄发,孔子学院其实也是“蛮拼的”,接下来孔子学院应该进入到好好修炼内功,注重质的提升了。

  文章摘编如下:

  作为一家以帮助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为主要宗旨,推动不同文明增进交流的文化机构,自2004年诞生至今的十年间,孔子学院已经在127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开花,正在成长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很多的中国好声音也正是通过此窗口得以传递。可以说,孔子学院正在成为世界与中国牵手的一根纽带,为增进彼此的理解与认知搭建起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孔子学院其实也是“蛮拼的”。

  但是,随着一些国家的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到期,也出现了部分合作大学取消续约终止合作的情况。比如此次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决定,虽然其校长声称此举只是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考虑,与政治无关,但是还是引发诸多联想。加之此前美国一些大学与孔子学院不再续约的先例,更是让舆论浮想联翩,甚至过度解读。

  不论是自其成立以来就没有消停过的质疑声,还是最近几个月连续出现的终止合约现象,孔子学院似乎在十年来每每都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外界对孔子学院的误解概括下来无非有两种表现:一是质疑孔子学院限制学术自由;二是强调孔子学院的官方背景。而之所以出现这两种质疑,主要原因还在于对孔子学院的误解,如果能深入了解一下这家文化机构的内在机理,相信这种误解会少得多。

  孔子学院是否真的在限制学术自由呢?根据《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的开办与退出对于所在国的大学是而言有着充分的自由。具体程序是由外方大学或相关教育机构首先向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申请,经总部批准成立以后,会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合作办学。学院整体设在外方大学内,在运作方面也是以外方为主,只是在学院的年度发展规划和预决算方面由双方共同成立的理事会来负责,双方共同投入,共同管理。虽然强调要统一名称和标识,但是也强调要充分尊重所在国家的法律、文化与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

  同时,孔子学院实行中方院长和外方院长共同管理的体制。不过,学院的人事权、财务权等均由外方院长掌握,中方院长仅负责对汉语老师/志愿者以及与国内的联系等事务性工作,所以具体的管理中主要还是以外方院长为主,中方院长基本都能配合好对方的工作。

  笔者熟悉的一位中方院长自2012年选拔赴外任职以来,不仅与外方院长合作的很愉快,还积极推动了外方大学与他所在的国内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与人员交流工作,从而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为跨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增进彼此的理解提供了较大的助力。

  不论是在具体的学院运作中,还是在学院对外方大学的影响力方面,孔子学院都不具备影响甚至限制对方大学学术自由的能力。而且,孔子学院作为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奉行的是孔子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是传承中华文化包容合作精神的重要载体,注重的是平等协作,鼓励创新,而非钳制自由。

  孔子学院的确是有官方色彩的一家机构。其领导机构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国家汉办),这是一家挂靠在中国教育部下的直属事业单位,目前与孔子学院总部合署办公。某些国家强调孔子学院有政府背景,担心其会替中国政府说话,会在所在国家的大学内部传播中国政府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等,这种纠结心态大概就是来自于学院总部与国家汉办的这种官方色彩。

  事实上,国家汉办的宗旨就是强调“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旨在借助汉语这一语言媒介,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纽带,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认知,从而在助推跨文明对话与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做一个有担当的国家。最终,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诸如法语联盟、英国文化协会、歌德学院等文化机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搭建了孔子学院这样一个平台,其理念与初衷与这些已经比较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平台都是一致的。

  孔子学院的设立,并不是孔子学院总部去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和大学去主动谈判,而是国外的大学或者其他机构主动到北京来与孔子学院总部洽商,主动要求合作开办的。而当合约到期,对方也有充分的自由可以要求续约或者不再续约,对于合作双方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这也就意味着孔子学院总部对分布于全球的一千多家分支机构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而只是在标识和形式上的统一而已。

  只是由于总部要提供相应的资金、师资以及管理方面的支持,所以便会被某些舆论误解,而国外相关机构可能出于特定的考虑,推波助澜,将此误读放大化,从而对孔子学院的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可是,孔子学院并非由一国说了算,甚至除却资金投入与师资配备方面的因素,中国方面是充分尊重外方思路的,如果单纯强调中国的官方色彩对其造成的实质影响,必然是缺乏解释力的。如此,便不难理解形式上的官方色彩背后,在面对外界关于此的质疑甚或是抨击时,孔子学院总部所要背负的是多么大的一重无奈了。

  不过,面对来自不同领域和方向的质疑,孔子学院总部对遍布100多个国家的孔子学院的发展也必然要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质疑,面对质疑,接下来的发展路向又该如何走好呢?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吸引力”,即能否激发并持续保持国外公众、大学、社会团体乃至政府对孔子学院的兴趣,将成为今后孔子学院发展首先要突破的瓶颈。

  中国的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都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保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要在课程设置上体现更多的多元化的因子,不能仅仅地局限在儒家文化或者东部地区的传统文化,教学中要有“大文化观”。此外,实事求是的讲,当代中国能让世界为之一亮的文化符号还很少,不论是影视剧、文学作品、经典艺术等多个方面,中国与很多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课程设置方面缺少时代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孔子学院的运营方式、形象定位、全球分布以及合作模式等等都是需要认真总结的。十年的成长对于一家文化机构而言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如此短的时间内孔子学院在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孔子学院和中华文化的厚积薄发。但是,近来经常出现的问题也凸显了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已经比较成熟的跨文化交流机构之间的差距也是明显的,接下来孔子学院应该进入到好好修炼内功,注重质的提升阶段了。

  习近平曾经说过,“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相信这家承载着中国梦想的文化交流机构,在不断的成长进步中,以它博大的胸襟拥抱世界的同时,也会赢得世界对它的认可与尊重。到那时,也许世界对它依然少不了质疑,但是“果断点赞”一定会更多。(韩方明)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