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台湾食品安全监督还得从源头抓起
中新网3月26日电 香港《大公报》26日评论称,台湾食品安全管理近日又出现巨大漏洞,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吊白块”春卷皮、黑心海带引起的恐慌还未散去,日前又传出来自日本受核辐射污染地区的食品违规进口台湾,岛内舆论一片骂声。近年岛内问题食品层出不穷,最近一系列食安事件恐怕再次打击外界对台湾食品安全的信心。为此,监管食品安全,还应从食品源头管理开始。
文章摘编如下:
从“塑化剂”饮料、地沟油、饲料油、劣质芝麻油、假羊肉、农药大米、致癌豆干、致癌酱油、假米粉、毒淀粉、过期泡芙、香精面包,到“最新”的“吊白块”春卷皮、黑心海带,岛内问题食品层出不穷,几乎遍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民众日常饮食造成不少影响。
最令人震惊的是,不少问题食品行之有年。岛内饮料界不讳言“塑化剂”配方已用了30年,而食用油行业部分商家“混油”也是公开的秘密。还有不法厂商供认,添加了工业染料的豆干在岛内已卖了20年。
最近台湾卫生部门查出有业者过去20年制造春卷皮时都添加了俗称“吊白块”的工业漂白剂。以这家商铺每天制造约100斤春卷皮,20年来恐怕有40多万公斤的问题春卷皮被消费者吃下肚。至于用工业碳酸氢铵浸泡的海带也是“历史悠久”。高雄一家不法商家10年来都用这种方法加工海带,因为成本低、且可加快海带软化速度,迄今至少有4000吨黑心海带流入市面。
30年、20年、10年,当人们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时,难以想象有多少问题食品已成为消费者的盘中餐。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台湾对食品管理较为松散,以及缺乏先进的检验仪器,使不少问题食品成为漏网之鱼,近年台湾加强了食品安全意识,才使得黑心厂商一一现形。
当岛内有关部门还在追查黑心海带时,“核污染食品”又迅速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台当局怀疑进口商偷龙转凤,在日本受核污染地区生产的食品上贴上日本其他地区生产的标签,以蒙混过关。自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灾事件后,台湾已禁止输入日本福岛、茨城、群马、千叶等5县生产制造的食品。虽然目前岛内未检出这些食品的辐射污染超标,但有关商家贴假标签、欺骗消费者的手法恐怕有触法之虞。
去年的地沟油风暴把台湾搞得天翻地覆、人心惶惶,岛内食品业损失高达50亿元(新台币,下同)。台当局为了安定人心,大幅提高刑度:黑心厂商行为致人于死者,将处无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罚款可高达2亿元。
然而,刑度不断上修,食品安全风暴也不断发生,因为暴利之下必有“勇夫”。正如马英九所说“管得住,比抓得到更重要;抓得到,比罚得重更重要”,言下之意,即监管食品安全,还应从食品源头管理开始。(朱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