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实地探访狼牙山 五壮士家喻户晓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狼牙山五壮士”英模方队受阅。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新网9月8日电 香港文汇报8日刊文称,今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该报记者来到现在已经成为红色旅游胜地的河北易县狼牙山,了解英雄们的战斗故事。
山顶高耸勇士纪念塔
记者首先乘缆车上山,随着缆车上升,一座座陡峭的山峰渐渐向记者一行靠近,又渐渐远离。这些山峰奇特险峻,走在悬崖绝壁,目睹这样的山峰让人毛骨悚然,手脚出冷汗。缆车的终点是海拔890米的棋盘坨,这里距峰顶还有220多米高,要登顶则完全靠步行了。
经过40分钟跋涉,记者气喘吁吁地登顶,现在峰顶修建了两层参观台,中间高耸着“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塔为五角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门上部镶嵌着开国上将杨成武署名的三烈士碑文刻石。塔内第二层的周壁上和塔旁周围的石阶上,竖有罗瑞卿大将、杨成武上将等人的石刻题字。
来到峰顶,俯瞰群峰,只见座座灰褐色的峰体从云雾间耸出,高低错落,酷似锋利的狼牙,让人不寒而栗。在这里,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五壮士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远看五壮士跳崖处,但见绝壁奇险,不要说跳下去,即使看一眼也头晕目眩。
据了解,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在郑州病逝,享年53岁,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享年88岁。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幸存者葛振林(中)上世纪80年代重回狼牙山。 来源:香港文汇报
诱日寇上绝壁 掩护主力撤离
当年,敌人为消灭八路军主力,向狼牙山根据地采取了“远程迂回,铁壁合围”的战术。1941年9月24日,3500多名日伪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狼牙山,当时被困在山上的游击支队、主力部队、党政机关和附近的老百姓共计两万多人,但是在这两万多人当中能够实际作战的却只有200人,八路军也仅有1个连的兵力。
为掩护部队安全撤离,军分区1团7连6班班长马宝玉要求留下来担任掩护任务。当时6班除了伤员外,就只剩下5位战士了,指导员给他们补充了一些枪支弹药并交代边打边撤,这时的山上就只剩下他们5位勇士了,他们为了使敌人摸不清主力部队撤走的方向,就故意暴露自己,把敌人引向相反的方向,通往三面绝壁的小莲花峰上。
到了下午三四点时,子弹用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山峰上的石头是有限的,黄昏时,石头也用光了,他们抱着宁可跳崖也决不投降的决心,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纷纷跳下悬崖。
生还者重回部队继续战斗
跳崖后,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枝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被抗日军民救起治疗康复后,二人又回到连队,继续投身到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而他们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
随着1958年内地著名导演史文帜拍摄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上映,五壮士的英名更加被人们所熟识、喜爱、崇敬。这部经典红色影片曾影响过至少三代中国少年的成长。今后,它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五位英雄的雕塑矗立在狼牙山下。记者张帆摄
目睹日军暴行 坚定抗战决心
在山下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中,记者更加详细地了解了五壮士的英勇事迹。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五壮士所在的部队来到狼牙山,同当地的人民生活战斗在一起,亲眼目睹了日寇的罪行,这就更坚定了他们抗战的决心。
同年9月初,八路军主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杨成武将军率领115师独立团东渡黄河以后,连续攻克了涞源、易县等周边7个县,部队发展非常迅速。1938年2月,这支部队在狼牙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进驻易县,开辟并建立了狼牙山根据地。抗战期间,杨成武司令员在易县革命老区就生活战斗了六年。
日寇抓不住八路军,便将屠刀挥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从1939年开始,日军对狼牙山根据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野蛮扫荡,制造了田岗、淇村、寨头等多宗惨案。从1937年到1945年,日寇在这一带共杀害抗日军民5000多人,掠夺财物折合人民币2.1亿元,烧毁房屋1.3万余间。
以身殉国无所求 英雄气概励后人
报道称,狼牙山五壮士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他们生前无所求,死后无所取,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浸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滋养着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教育、感动、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张帆、江鑫娴、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