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建立在忧患意识基础上的中国信心——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华文报摘
    大公报:建立在忧患意识基础上的中国信心
2009年03月14日 1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14日电 今年的全国“两会”已经落幕。香港《大公报》13日刊文说,在“两会”上,无论是政协委员还是人大代表,也无论他们是来自基层还是来自高层行政权力部门,他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汇大概就是“信心”二字。这种乐观是一种建立在忧患意识基础上、对困难有充分估计和心理准备的乐观。中国的信心来自乐观,中国的乐观来自冷静,而这种冷静是对30年改革开放道路的确信与肯定。

  文章摘录如下:

  在“两会”上,无论是政协委员还是人大代表,也无论他们是来自基层还是来自高层行政权力部门,他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汇大概就是“信心”二字。在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这种强调信心的说法的不断重复,显得格外醒目。中国人的这种乐观与信心的基础是什么?

  如果我说,这种信心恰恰来自于中国人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困难的充分估计,大概有人会怀疑。那就让我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早在几天前,很多中外媒体都已经注意到,在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上,一改全体代表起立听“奏国歌”的惯例,改为“唱国歌”的新规。

  此次大会数千人一齐高唱《国歌》,有两个特有的深意。其一是强调歌词中的一句话,“我们万众一心”,即团结之重要。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警醒国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对困难有充分估计

  其实,对于中国国歌中的这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就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就是:时代变了,还要不要说“最危险的时候”。当时,担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就坚决认为“此话要,不能改”。争论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否定的意见占了上风。其结果就是在1978年到1982年这四年中,国歌更换了全部歌词。当然也就没有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内容。之后,全国人大又通过合法程序,废除了使用四年的新歌词,重新恢复使用了旧歌词。

  我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回顾围绕中国国歌(准确地说,是围绕歌词)的这些争论,以及剖析“两会”代表委员高唱国歌的典仪变化,是想说明从周恩来、邓小平到胡锦涛、温家宝都始终主张中国人必须具有强烈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我们可以说,中国人今天所表现的信心并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建立在忧患意识基础上、对困难有充分估计和心理准备的乐观。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把2009年GDP定为8%,这是一个虽然调低了水平线却仍然属于高增长的幅度。与世贸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今年全球经济状况的估计相比,中国要达到的8%,显得十分令人羡慕。如果考虑到当前世界经济的低迷和中国30年改革形成的巨大的经济基数,8%就不仅令人羡慕,而且是一个闪闪发亮、令人十分眩目的数字!然而,依笔者管见,中国提出这个8%并没有丝毫对外炫耀的意思,因为就一个13亿人的大国来说,要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和人口正常消耗来说,这几乎已经接近很低的增长幅度了。

  继续坚持 改革开放

  前几天我在北京乘出租车,顺便与的士司机搭讪起来。我问他,当下中国老百姓最关心什么?他答得很干脆:“就业、医疗、养老、反腐败。”这位的士司机说的是什么?细细琢磨,其实就是“民生”与“社会稳定”。如果,我们在“民生”与“社会稳定”上再加一个必要的物质前提——“经济增长”,那么,这位的士司机的见解与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不就殊途同归、不谋而合了吗?

  在国家发展处于困难时期,上下同心其利断金,极为难得。前面已经说过,中国政府对战胜目前困难、迎接更大挑战,表达了很大的自信。《政府工作报告》把信心与力量的来源归结为八个方面。对这八个“来源”本文不想一一赘述,但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首当其冲的“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尤为重要。

  无论是外国还是中国,对民心的体察、判断、分析、把握,从来是对执政者执政能力的考验。顺民心则昌,中国政府把“增长、民生、稳定”视为今年三大任务,可以说是顺民心之举,也印证了中国政府的清晰思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信心和力量时,是把克服困难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报告指出,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才使中国有了建设、消费、环境、生态和社会事业方面的巨大需求。也就是说,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中国才能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才能提升社会公众的最终消费水平,才能克服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

  从去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随着种种不利影响的蔓延和对中国经济的波及,加上中国原有的结构性制度性矛盾进入“发酵”期,变得更尖锐更复杂。因此,一些对改革开放表示反思、置疑甚至否定的声音越来越多。要不要市场经济、要不要加入经济全球化、要不要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历史进程……这些问题正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激烈地比较着、思考着与碰撞着。

  伟大民族勇于前进

  《政府工作报告》从一个独有的角度告诉人们,倒退没有出路。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经济是中国人做出的唯一正确的历史性选择。30年中国河山巨变仰仗于这种历史抉择,未来中国摆脱困境的希望也要依靠这一正确的抉择。

  尽管这其中会包括许多痛苦的代价、无奈的遗失和道德的折磨。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民族的领导者,如果对社会进步中的磨难没有这样充分的心理准备,畏首畏尾、踟蹰不前、踽踽而行,自信尚且缺失,怎么能对中国的大局面、世界的大格局充满信心呢?

  总之,中国的信心来自乐观,中国的乐观来自冷静,而这种冷静是对30年改革开放道路的确信与肯定。(秦晓鹰)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闆风珶鎶骞冲彴 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闆风數绔炰笅杞藉畼缃 瑙傜偣銆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