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西藏尼木县吞巴乡的一名少年欢喜地抱着自家羊圈里的羊羔。该乡地处前藏和后藏的结合部,盛产藏香。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网3月16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5日刊文说,在西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大写的“人”始于1959年,西藏的现代化、西藏民众如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值得尊重。
文章摘录如下:
政改:拆除特权
在西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大写的“人”始于1959年。那一年揭幕的西藏民主改革,解决的是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农奴的生存权、发展权,而非仅仅维护占人口仅5%的少数人的特权。
分田地、分房子、分牛羊……一组图片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凯松村村民脸上洋溢的欢乐,50年后的今天仍能让观众们发出会心的微笑。近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首个以西藏民主改革为主题的大展上,500多幅图片、180多件实物和文献档案穿越千百年时空,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农奴制下的旧西藏,也看到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研究员降边嘉措介绍说:“西藏的民主改革,彻底砸碎了百万农奴身上的枷锁,他们从此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和西藏的主人。”
西藏地方当局于1951年5月23日与中央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通称《十七条协议》)。按照协议,解放军于当年八九月间分路自西康、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出发,进入西藏。
尽管解放军进藏使西藏历史迈向新阶段,但旧西藏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1959年3月,原西藏上层官员撕毁了《十七条协议》,打着“反对汉人”的旗号发动了武装叛乱。不过,在大量西藏农奴的支持和配合下,解放军很快就平息了叛乱,这也为日后西藏顺利地进行民主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月下旬,西藏民主改革分两步正式启幕,对一系列不合理的旧制度进行改造。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但改革的脚步却并未停歇。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到今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议案,将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降边嘉措说:“我们纪念这一天,是为了让西藏民众不忘过去,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
当今,仍有部分西方舆论在西藏问题上指称中国政府“不民主”。对此,中国大陆民族宗教理论学者胡岩认为:“大多数西方人到现在对于西藏仍然不是很了解。如果不了解西藏的过去,他也就感受不到这些变化。”
弘教:融贯古今
1980年后,中国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拨款7亿多元(人民币,下同)及数千公斤黄金、白银、珊瑚等用于西藏寺庙、灵塔祀殿等宗教场所的维修和重建。
知名的拉萨三大寺(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大昭寺等大量年久失修的藏传佛教寺庙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中,投资最多,难度最大的是集寺庙、古迹文物、古代宫殿于一身的布达拉宫。
1988年10月,中国国务院决定拨专款维修这座千年古殿,并专门成立维修领导小组,在尊重科学、尊重传统、尊重民族风格、尊重宗教的原则下,以“保持原貌”、“整旧如旧”为宗旨,开始了历时5年的施工。
从色拉寺年轻喇嘛坚赞觉群挥动开工第一镐到1994年第一期维修工程结束,中国政府共为此拨款5500万元,这在中国文物与古建保护的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同年的12月17日,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耸立在雪域高原上的千年古殿更为世界瞩目。
这仅是第一期维修,2002年6月,总投资3.3亿元的三大重点文物(布达拉宫、罗布尔卡和萨迦寺)保护维修工程启动;西藏还将实施22处寺庙和古文物建筑维修工程……。
西藏的僧才教育
来自中国宗教事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共有藏语系佛教寺院3000余座。这些寺院的功能已不仅限于宗教活动场所,更是藏传佛教系统化继承和传播的“高等学府”。
雍和宫住持嘉木扬•图布丹和副住持罗桑散布丹目前的主要精力就用于庙内佛学院的建设上。作为藏传佛教的“驻京最高学府”,雍和宫的佛学院里,设有图书阅览室、会议室和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喇嘛们除修习传统的声明(语言学)、工巧明(工艺学)、医方明(医学)、因明(逻辑学)、内明(佛学)等“五明”,外加整理“经版”、练习传统法舞外,还要懂得法律、英语、计算机……。
此外,北京还设有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专门培养藏传佛教高级人才,西藏已有100余名活佛、高僧进入该院深造。1983年由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创立的西藏佛学院也有3000多名学僧,为藏传佛教输送了不少僧才。
既是佛教经典又是文化典籍的《大藏经》,一直是藏族僧侣、教众们心中的圣物。新华社报道,从1986年起,中国官方投入4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组织了上百名藏文专家,历时20余年,完成了对藏文大藏经124部《甘珠尔》、108部《丹珠尔》的对勘出版,迄今已印出大藏经《甘珠尔》149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