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资料图为1986年6月27日,中国科协三大会议选举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右二)担任新的科协主席。 中新社发 中新社 摄
中新网11月2日电 香港《文汇报》2日发表社评说,钱学森逝世是巨星陨落,这提醒国人,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更加需要像钱学森这样的大师级人才。在高度评价钱学森科学贡献的同时,如何真正落实科技兴国、教育兴国,加快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加快强国兴邦的步伐,是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文章摘编如下: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钱学森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西方封锁中国的时候,钱学森放弃海外优越生活,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巨星陨落,提醒国人,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更加需要像钱学森这样的大师级人才。在高度评价钱学森科学贡献的同时,如何真正落实科技兴国、教育兴国,加快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加快强国兴邦的步伐,是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二战的复杂背景下,钱学森做出影响其一生和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抉择,展示了一个爱国科学家令人动容的情怀。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已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毅然决定回归祖国。美国人称“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竭力阻止他回中国。钱学森被软禁5年后,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科技人员,在极其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实力基础。中国现在的火箭产业和导弹系列,都是钱学森时代奠定的基础,这些导弹武器已成为中国的卫国利剑。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和专业精神,成为一面旗帜和象征。他是那一代兢兢业业、不畏艰难困苦、百折不挠为国家献身的科学家的典范和缩影。钱学森那一代科学家,包括邓稼先、钱三强等两弹元勋们,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他们以自己的良心,以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无私奉献一生。他们不仅科学成就卓越,而且道德风范感人。2001年,钱学森获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100万港币奖金,他将这笔钱捐给中国科协沙草产业基金会,并说了一句诙谐而意味深长的话:“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中的一面旗帜,钱学森走了,中国呼唤一流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近年,病榻上的钱学森向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面对这一重大问题,中国有必要反思和改革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制。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也有必要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环境中,克服某些大专院校群体素质的退化和堕落,重拾一流人才的品格与坚持。只有出现一大批一流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可能实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