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美两大才女的“传记”分别在华人世界面世──由卡尔·罗利森和莉萨•帕多克夫妇合着的传记《Susan Sontag:The Making of an Icon》早在苏珊·桑塔格去世前4年出版,尽管未有得到被记传者本人允许,书本的出版当年还是引起了一阵强烈的“窥私热”,更于今年4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成《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在华人地区卖得满堂红;中国才女张爱玲的“传记式”作品《小团圆》则于一月出版,原被张氏指明要“销毁”的作品,最后由遗产执行人推出市面,同样引起了一阵出版的道德问题热。
苏珊·桑塔格一生专注书写,《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书确立了她作家的名望;同时她亦关心政治,曾访问北越、古巴等多个城市,更敢于为小众发声,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2004年,苏珊·桑塔格因病辞世,4年后她的儿子将其日记结集出版,其取名《重生》(Reborn),书中收录了大量未曾刊出的日记内容,因此使学界又爱又恨。对于能一窥苏珊的内心世界,尤其她为人所知却鲜少提及与同性爱人的情事,读者满心欢喜;同一时间,不少评论人却承受窥私的焦虑,甚至认为苏珊生前的行事为人,绝对与出版“传记”大相径庭。
然而苏珊从未吩咐后人销毁遗稿;相较起来,中国文坛师祖奶奶在书信中提出了如纳博科夫的自觉,曾经有遗产执行人将“《小团圆》小说销毁”。直至今年初,遗产执行人宋以朗终于出版该部小说,并在序中引张爱玲书信,引证张氏于1993、94年期间多番三心两意,对小说时作修改、增补,显示了她对小说的不舍不弃;甚至指出当年父母(宋淇及邝文美)不予出版的打算,是因为书中有影射张之情人胡兰成,而胡又牵涉敏感的政治问题,因此才搁置考虑稿件的去向。
《小团圆》非以传记为名,书中主角却处处有张、胡二人的影子,而小说中更有不少性的描写,使此书牵涉了更多有关作家私人生活的讨论。
不论苏珊·桑塔格或是张爱玲或是纳博科夫,不应面世的书本横空而出难免受人批评失诸尊重,然而摒除一味只为窥人私隐的小道读者,借鉴于卡夫卡的例子,书印出来,对读者来说准是一种恩赐。
(摘自香港《文汇报》 文:东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