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美印关系患得患失——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华文报摘
    大公报:美印关系患得患失
2010年04月22日 15: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2日电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美印关系患得患失》。文章说,美国财长盖特纳近期进行了其就任以来的第一次访问印度,又访问香港,为北京之行服务。也就是说,盖特纳在取得印度的有关信息后,希望在与中国打交道上有更充裕资料。虽然这与美印关系看似没联系,却可看到美对印度患得患失心态。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财长盖特纳近期进行了其就任以来的第一次访问印度,经香港又会见了董建华及任志刚,为北京之行服务。也就是说,盖特纳在取得了印度的有关信息之后,希望在与中国打交道上有更充裕资料。虽然这与美印关系看似没有联系,实际上却可以看到美国对印度的患得患失心态。

  从盖特纳依然模棱两可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美印发展经贸关系的言辞便可以看到,美国要的是印度在电子产品上有所发展,至于其它产品从不高调。在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加强双方在宏观经济、金融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合作这些笼统话题上,都迁就印度的诉求而签署了不少冠冕堂皇的条约,但当涉及利益分配问题的时候,美国就会勒紧绳索,一步也不放宽地坚持立场。

  利益并不平等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美印在经济利益上的南辕北辙心态:虽然美印已在建立新的对话机制上进入蜜月期,但双方利益诉求和关注点完全不一致,分歧已显得无法弥合。印度方面希望美国,一是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作大投资,二是对印度构建金融体系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但是,美国却不希望印度借这两方面发展而具更强的争霸亚洲力量,因此转而要求印度扩大对外资的开放力度,尤其是在保险等投资领域做出更大开放,让美国的保险业可以在这个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国家搜掠更多财富。美国祭出的幌子是印度与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与美国有共同价值观。但印度媒体指出,在这种不平等的利益分配问题上,价值观值多少钱,印度政府必须认真估量。

  印度这次在与盖特纳的“合作”上显然有了进步,印度财长穆克吉明确表示,印度将探讨与美国企业利用公私合作机制,吸引美国投资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列明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未来五年需要六千亿美元投资,把球踢到盖特纳一边,并且要求答复。球虽然踢到美国一边,但美国不会轻易答复已是惯例。美国长期以来希望的是加大对印度金融领域尤其保险业方面的投资,但恰恰印度一直坚持着印外合资外资部分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十六,从而令美印在美丽言辞背后掩藏不了南辕北辙的严重分歧。盖特纳表示与印度的合作还有极大发展空间,指出美国目前是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直接投资来源地。不过,外界已看淡了美印的未来关系。

  美国其实完全掌握了印度的对美态度,因此在盖特纳访印时,白宫便放出风声:奥巴马对访问印度兴趣甚浓。也就是说,当盖特纳访印获得实质性进展时,奥巴马访印兴趣就表示着美国在印度可以获得更大利益;如果盖特纳访印得不到预期效果,奥巴马对访印兴趣就表现为直接向印度施压。结果都无非是要令印度就范,靠拢到美国一方来。

  回头才有出路

  印度之所以一步步陷入美国预设的圈套,无非出于两点原因:一,认为得到美国撑腰,便可以壮大在亚洲的势力。二,自视经济发展借力于高新科技项目,与世界高新科技接轨明显。印度没有分析到两个牵涉到亚洲利益的重要政治经济因素。政治上,美国对日本、韩国的放心程度远较印度强,除了长期交往积淀下来的因素之外,更因为看到日本及韩国的势力扩展无法统占整个亚洲。日本即使有这样的野心,但已经越来越与目标相去甚远而显得不积极。这就给了美国一种极好的利用机会,让日本、韩国乃至台湾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继续扮演环绕中国的弧形包围圈角色,作为美国在亚洲针对中国的代言人。印度如果能够在南亚发挥支持美国的作用,便可以达到控制整个亚洲的目的。因此,印度任何政治举动摆在美国眼里,最多只会表示理解,支持非但少而且经常显得很不重要。

  经济上,美国在视印度无法显示像中国一样的强劲发展势头之下,采取了又拉又推的做法,既不表现拒人千里之外,又完全见不到积极的心态。印度财长沾沾自喜地说,与盖特纳会晤,令印美双方建立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只要看未来美国要求的扩大对印金融领域尤其保险部门的投资有没有什么发展,就可以印证美印战略伙伴关系会不会胎死腹中。印度如果明白这样的道理,就不应该受到美国甜言蜜语的诱惑,及早确立与亚洲其它国家合作的战略,这才是催谷印度走向强国的正确做法。(欧阳观)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