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次移民热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移民海外,选择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他们的父母有的留守国内,有的被子女接往国外,但往往都面临着同样的“空巢”生活——
空巢父母日渐增多
近日,国内某媒体连续刊载了两篇关于华人空巢父母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一篇是妻儿先后赴美,丈夫老顾独自度过10年孤独生活,“一家三口10年相聚仅8天”;另一篇讲80岁的刘伯两个儿子在国外事业有成,但刘伯与老伴已在国内空巢20载,“耄耋老人守着电话盼儿声”。
像老顾和刘伯这样的空巢家庭在国内绝非特例。随着几次移民热潮的兴起,许多国人移民海外,选择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父母仍然留在国内,身边无儿女照料,成为所谓的“空巢父母”。以西班牙华人为例,由于近几年来旅西华人数量不断增多,其国内空巢家庭的现象已非常普遍。许多来自浙江、福建等侨乡的侨民家中,兄弟姐妹几乎都迁往西班牙,只剩父母在国内独守空巢;在一些出国风盛行的侨乡,甚至整个村镇只有老人留守。在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城市家庭,因子女定居海外而独守空巢的父母更是数见不鲜。
留在国内的空巢父母面临生活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于是一些逐渐具备经济条件的子女便将父母接到国外安享晚年。在国外,这些父母虽然可与子女相聚以慰相思之苦,并且就近得到子女生活上的照料,但国外较大的生存压力使许多儿女对陪伴父母有心无力。因此,这些父母过着另一种空巢生活:白天子女上班后,他们只能待在家里,或在有限的小区范围内活动,语言不通使他们无法跟人交流,总是觉得生活“闷得慌”。
空巢生活难遣寂寞
在国内独居的空巢父母常常在生活上有各种不便,比如东西坏了没有人修,生病了也无人照料。许多空巢父母感叹:“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但比起生活上的不便,这些父母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北京师范大学李国珍教授的两个儿子都在国外,如今他与老伴在国内相依为命:“儿子刚出国的那会儿我们没有感到寂寞,但岁数越大,这种孤独感就越强烈。”对很多空巢父母来说,平日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子女从海外打来电话。由于很多空巢父母在家整天形影相吊、生活孤单,加之思念远方的子女,往往心情抑郁、寂寞难遣,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相比国内的空巢父母,与子女在国外相聚的父母似乎要幸福多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国外紧张的工作节奏让很多儿女即使有心多陪陪父母也没有余力。“独守空房”的父母又在陌生的国度面临文化隔阂、语言不通等困难。曾有人将中国老人在国外的境遇戏称为“五子登科”——听不懂英语是聋子,看不懂是瞎子,不会说话是哑子,不会开车是拐子,拿起电话答不出、手抖得像呆子。于是,这些父母往往因远离原有的文化和生活圈子、不习惯海外生活而心生郁闷,感到寂寞。许多老人因此不愿在国外常住。一对去澳大利亚看望女儿的夫妇不到两个月就提前回国,只因“想念与老伙伴在大树下下棋、在公园里舞剑、在家门口吃小吃的日子”。
空巢难题如何破解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多数身在海外的子女都为不能就近照顾国内的父母而心怀愧疚,但谈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大都表示自己的矛盾和无奈:自己已在国外奋斗多年,事业和家庭都在国外,放弃一切回国照料父母不太现实;但扔下父母独自在国内,生病无人照料,寂寞无处排遣,自己又如何忍心?
将空巢父母接往国外,也远非解决问题的良策。除了子女因工作忙碌常常无暇顾及父母之外,已在国内生活大半生的父母也很难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里老有所乐、颐养天年。更何况,中国传统“落叶归根”的思想也让许多老人并不愿远离故土,在陌生的国度终老。这样的两难甚至多难选择,是很多华人不得不面对的生活难题。
“当我老了,有什么愿望,我希望孩子们能在身旁,大家该有多快乐……我只是有一点一点担心,孩子们不能在我身旁,他们已去了遥远的国度,留下我一个人孤独。”水木年华的这首《当我老了》唱出了多少空巢父母的心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儿孙满堂、承欢膝下”是人步入老年最大的幸福,但这些空巢父母却不得不在日复一日的孤独中度过。如何让这些父母重归幸福的家庭,是每个华人子女都应当思考的问题。(马晓媛)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海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