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吉兰丹加腊士州议席补选,让客家人新村——布赖瞬间红了起来,连带鲜为人知、已趋没落的醒狮文化“斗牛狮”也借势崭露头角。
斗牛狮是客家人文化传统之一,传入布赖新村已有150年历史,但因着缺乏“香火”继承,斗牛狮几近失传,直到两年前才复兴。为免这项客家独特的文化消失,斗牛狮第五代传人在各方协助推动下,成立了“水月宫斗牛狮团”,以开班授课传承薪火,使得村内再度掀起学斗牛狮的热潮。
如今,前来报名学斗牛狮的人数达五六十人,男女都有,最年长的徒弟25岁,最年幼的只有5岁,由3个教练分别教导他们不同的舞步、敲锣打鼓和拳棍法。不过,该团只有约30人组成的狮队,在每年的农历新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才会出狮到具有逾600年历史的水月宫表演,以为村民取个好兆头。
150年前传入布赖新村
一般人大都熟悉舞狮中的南狮、北狮,还有由本地贺岁片《大日子》在今年掀起的舞虎风,鲜少人知道原来斗牛狮也是舞狮的一种。
斗牛狮与舞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头没有角、狮嘴则呈四方形,且舞步复杂,每一个步伐都得依据故事而行。除了狮子,斗牛狮也会扮演青黄猴哥、沙仙和阿陀伯的角色。
150年前,斗牛狮传入布赖后,一度兴起学斗牛狮的浪潮,但多年后此传统文化却被人们渐渐忽略和淡忘,前后“消声匿迹”了4次,每一次停顿数年至20年间再复兴。
直到2008年,布赖水月宫、斗牛狮第五代传人孙成然在一班徒弟和热爱传统文化人士的推动下,才正式成立“水月宫斗牛狮团”,以广招门生,让斗牛狮文化起死回生。
每个舞步都依故事而行
其中一名教练孙成华接受《光明日报》访问时说,随着师傅孙成然已年老,这项传承文化的重责便交给他和另两名教练王金水、张玉来。
“斗牛狮是一种极为难学的舞狮,不只是狮头重,而且舞步也比较复杂,必须照着故事进行。”
不过,和百年前不同的是,水月宫斗牛狮如今的演出已简化许多,许多精彩的情节也已更改,但演出的精髓还是存在。
大腿放2水杯练扎马步
在以前,学斗牛狮要吃苦,扎马步一练就要半小时,且大腿上还得置放两个装满水的杯子、所舞动的狮头重达5公斤,反观新生代团员的练习却轻松多了,扎马步只需十多分钟,舞动的狮头也只有2公斤重左右。
斗牛狮团教练之一王金水(53岁)17岁便学斗牛狮。他说,师傅孙成然的教导严厉,要求徒弟一定要掌握基本功如马步、拳法和棍法的基础,稍有出错,就会狠狠教训他们一顿。
狮头重5公斤极吃力
“我们刚开始学习时,师傅会要我们练马步,一练就要练上半小时。当时师傅还要在我们大腿上放两个装满水的杯子,而且腰部要直,更不能让杯子内的水洒出来。”
他称,他们不只要学好基本功,手上舞动的狮头也比较重,有5公斤,反观现在的狮头比较简化,只有2公斤重。
“现在我们对年轻的一辈没有以前那么严厉,顶多只叫他们扎马步个十多分钟。”
训练减严厉免吓跑学员
斗牛狮团另一教练张玉来(42岁)解释,由于现今的孩子吃不了苦,他们担心若训练过于严厉,将把孩子吓跑,届时更加难以把斗牛狮的文化传承下去。
他说,他们其实曾想过要严厉的教导新生代,但只见许多年轻人在学习了一两天后就嫌辛苦而“落跑”,教他们痛心不已。
孩子多抱玩耍心态学习张玉来也感叹一代不如一代。“在以前,师傅一直训示我们要有忍耐力,无论别人如何挑战我们,都不能出手,除非情况危急,会伤害到自己,我们才出手还击。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冲动,容易为一点事情愤怒,最后更出手打人。”
他披露,现在的孩子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大多数来学斗牛狮的都是抱着玩耍的心态,很少会抱着为传承文化的想法来学习。
参与互动(0) | 【编辑:王海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