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华人聚集的纽约法拉盛,一眼望去中文、韩文商店招牌林立,看来稀松平常;不过,多年来部分非亚裔居民对不用英文标示的招牌极度不谅解。20日在纽约州众议员孟昭文举办的公听会上,部分出席代表再度不吐不快,认为政府应针对不遵守纽约州法规定招牌需同时采用英文标示的商家强制开罚,引发支持与反对双方激辩。
部分代表非亚裔居民的出席人士表示,“法拉盛的招牌问题不是这两、三天才发生的事,自从华人开始聚集以后,华人商家似乎自成一圈,遇到不会讲英文的商家,吃老板的闭门羹是常有的事”。
会中有少数较激进的非亚裔居民代表更要求,“在招牌上附加英文供民众判读,是纽约州明定的法律,应加强区域性的执法力道”。
对此,州众议员孟昭文响应,“要求警方对华人商家全中文招牌开罚的做法‘于事无补’,也绝非当初成立英文招牌咨询委员会的宗旨”。她说,“委员会的目的是要增进华人商家与非华裔顾客的互信与了解,也是一个应长期去努力的一个目标”。
孟昭文建议,“法拉盛或许可以参考1987年法拉盛市区发展公司为因应亚裔人口增加,所推出一本详列中文、韩文、西班牙文购物用语的小册子,有助于说不同语言的买卖双方沟通与交易”。
同时出席公听会的州参议员史塔文基思(Toby Ann Stavisky)与市议员顾雅明都认为,“法拉盛现正经历过渡期,立即要求华人商家改变承袭已久的做法并不实际”。
法拉盛华人工商促进会总干事杜彼得说明,“有时文化上的差异让华人商家受到误解,也希望其它族裔居民能尽量以正面鼓励代替负面惩罚”。他建议,未来可在区域商家设计贴纸标示,让非华裔顾客从店门贴纸识别,就可判断是否可享受到满意的待客之道。(王友信)
![]() |
【编辑:陆春艳】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