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海外中餐业如何迎来全新时代?传统文化是金钥匙

2011年02月11日 08: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纽约“鹿鸣春”食府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洋人爱中餐

  圣诞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华埠披露街9号的“鹿鸣春”食府,食客依然排着长队。赚得盆满钵满的老板说:“来餐厅用膳的非华裔要比华裔多很多。”有人说,假如一天美国的中餐馆全消失了,美国人就要饿肚子。因为,美国人每天平均消费250多万份中餐,美国中餐馆逾4.6万家,年创20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

  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进行的调查《世界眼中的中国》显示,中餐仅次于长城和功夫,成为“中国象征”。中餐能上全球的餐桌,这自然有自身的魅力,更离不开勤劳的华人中餐业。

  产业待转型

  遍布全球的20多万家中餐馆仍面临种种问题:家庭式管理不专业,菜式口味过于“本土化”,恶性竞争,消费水准中低端等。这些不仅导致华人中餐业不景气,更可怕的是,让中餐甚至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形象大打折扣。

  世界权威餐厅指南《米其林美食指南》显示,在法国数以千计的中餐馆中,名列榜单的高档中餐馆仅有两家。数量虽少,但这让海外中餐业看到了信心:华人中餐业实现华丽转身,关键在于转型。

  传统不能丢

  新世纪初,以客人选料、现炒现烤的特色见长的自助餐风靡一时,为当时不景气的华人餐饮业注入一股活力。后来,这种背离中国传统就餐文化和照抄照搬洋式的转型模式,成为华人中餐业转型探索中的反面案例。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在美国纽约美食界,一家名为“西安名吃”的中餐馆正闯出名堂,以传统的手工拉面和辛辣的中式口味为特色的“西安名吃”已注册为商标。经营了五年的华人父子搭档,正在探索建立餐馆集团的发展模式,还要把“西安名吃”推销至全美。

  无数案例证明,中餐产业转型不能摒弃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有家大明火锅,把川菜火锅精调成了一种文化品味,每道菜都蕴含文化寓意。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秘书长杨柳颇为赞同这种经营方式,认为这代表着中餐发展的一个方向,“既有中国美食,又有文化底蕴,已经是一个交际的场所。”

  海外华人的经济支柱中餐业,步履蹒跚地走过了百余年旅程后,该如何迎来一个全新时代?这仍需整个产业不懈地探索。(杨向蕊 胡美玲)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