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与威尔士交界处有城叫巴斯(Bath),在不列颠最洁而美,且历史悠久,其名“泡澡”有来头且副其实,旅英时实值得去探,既见识保存完好的古文明遗迹、又领略沿途田园风光,它是除伦敦以外观光客最众的景区。
从雾都乘车两小时即可抵达,它因近3000年前太子在此用温泉泥浆治愈了皮肤麻风而名噪一时,后被纳入罗马帝国版图,好浴的统治者建了温泉浴池、神殿及疗养所,引来全欧无数贵族富人洗浴,遂叫“澡池”城名愈加响彻。
小城人口约十万,玲珑剔透,干净整洁,地形坡缓谷低,花树葱郁,加上少有的蓝天,融汇了英格兰的典雅和威尔士的乡朴。没有车水马龙更觉恬静清幽,心怡气爽。代表性的景点皆在步行范围,漫行着犹如回到了中世纪,与伦敦、伯明翰的嘈杂喧闹恍若隔世。
作为地标的古罗马浴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改作博物馆。入内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池,长约25米、宽约12米,水盈碧绿油汪汪,许是矿物质丰富的缘故。自然早不允浸浴了,人们只能通过眼目进行心神的“干洗”,但还是忍不住屈身浣手,感受水质,果然滑润宜人。
另外尚有凉水池与蒸汽室,设置相似于当今的“三温暖”:浴者先“蒸”,后用温、冷水“淬”,从而起到舒筋活血、消除疲劳的浴效,可见先人早懂得保健养生。
巴斯温泉是英国最大也是唯一的,每天喷涌约2000吨水,万千年来未曾停歇过。池子周遭是亭榭行廊,其顶为露天阳台,护栅墩上矗立着不少人体雕塑,面对着水池,栩栩如生,典型的古罗马石刻风格。
我登上平台踱步、凭栏俯视,瞰见一泓池水,映着青天和雕梁石柱,酷似一方硕大的翡翠墨玉,煞是好看。发古之幽思不觉竟出了神,眼前如织的游客恍惚都变作了罗马时代的人物,纷纷攘攘地在沐浴,仿佛重现了当年泡汤的场景。
史载古罗马人素来爱洗澡,可能系因处于地中海气候炎热所致,据称他们一生中有一半的光阴消磨在浴室里。不光是于本土,就是在其欧亚非任何领地也都遍修浴池,不改积习(当然还有环形剧场,欣赏音乐歌剧)。
如果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那么凡有罗马人的地方就有澡堂子。因为公共浴场在那时社会,还是重要的非正式社交地,许多惯例场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澡堂里却能轻松摆平,正像国人的许多事情均是在饭桌上了结的一理。而且来洗澡的人,从随沪多少、推油用料的差异,可显示出身价地位的高低,亦算是某种程度的身份炫耀,宛如古犹太人能坐在城门口者,必是有头有脸之士一样。
然而罗马浴场均属公共设施,市民皆可使用,只是贵族、平民分入不同的单元。不似西安的华清池只为皇家御用;华夏历朝多不重公共浴业,许是一方水土出一方文化吧。俺更是常年活在“一人擦浴、全家避走”家居环境,所以观之别有感触。
池旁是神庙的板块,系罗马人所建主宰水与睿智女神的殿,现址只可窥出部分雕刻、残缺的原石拼接的复原像,大致推想当初庙宇顶部的形状。铜制神祉的镏金头像亦于其内供展,得窥古人揣摩刻画的母性天神容貌。
不过叫人印象最深的仍是塘池,两千年前的精工设计,泉出口和引水道及池槽、内室建筑等都无损的保留至今、卓有成效地工作着,即使在发源地意大利也都难觅了,反而在迢迢万里之外英伦岛上的小镇完好存在着,不免有些“反客为主”了。
浴场的另边,是一座同样驰名的修道院,1300多年来始终是神职人员们灵修的圣地。它那典型的英式教堂风格,使人联想起伦敦的西敏寺大教堂来,游人在拍照浴场时都免不了把它的塔楼作为背景之一收入进镜头中。
离开博物馆稍远一点,还有一座浴池附属物、250年前的城建艺术品——皇室新月楼:由30栋一模一样的房子呈扇形联结成的半月状联体建筑,是乔治国王时期专供来度假达官贵人下榻的别墅。它前面的大片绿草坪衬着这黄楼盘,气派色调颇具宫廷及御花园风格,意式美境不胜收。
我们席茵地而坐小憩,浴着和煦的阳光,背靠环抱的巨大建筑屏风,只闻风声鸟啼、草泥芬芳,惬意至极,等于享受了一段昔日上流社会显贵们的特权生活与悠闲时光。
本欲再访一下名着《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珍-奥斯汀的故居,但时间委实不裕、只好放弃了。归途中回眸徐徐静淌的小河流水,发人深思时空的渊源流长;三拱门式老石桥,引人入胜历史的苍老桑田,这更是巴斯的迷人之处。 (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作者:星学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