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华人学者:华裔参政面临双重压力 应增强凝聚力

2011年03月06日 14: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休斯顿政法学者周子勤博士接受侨报记者专访。 (侨报记者王倩/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3月6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马里兰大学亚裔研究所的《新世纪美国华人新面貌》报告结果显示,2020年华裔人口将从现在的400万增至600万,成为美国第三大少数族裔,仅次于拉丁裔和黑人。另据一份美国市场购买力调查报告显示,亚裔已是全美最富裕的族群,拥有4340亿美元的购买力。华裔则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消费群体。然而,不同于华裔日益壮大的人口数量和不断攀升的经济实力,华裔则是在美国各个少数族裔里政治参与度最低的群体。在美国国会历史上,担任过众议员和参议院的华裔人数不超过个位数。没有权利就没有利益,正是因为在政治层面没有声音,华裔的很多应得利益都无法受到保障。因此,华裔不仅要积极参政,更要在政治竞选中增强凝聚力。

  美国的选举潜规则

  美国大小选举无数,上至总统下到地方社区的议员,都是通过民众选取产生的。在政治竞选这场游戏中,只有深谙游戏规则的人才有机会获胜。候选人自身的资格、声望、形象、经验、政见、性别等个人因素不容忽视。一般来说,想要赢得民众的选票, 候选人必须了解社区,在服务社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要在社区树立良好的声望,并建立广博的人际关系。 如果有从政经验更是锦上添花,这也是为什么现任议员在连任竞选中更容易胜出的原因。有些情况下,在候选人资格、声望、或经验都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其它例如性别、种族等因素则会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原因。

  “美国也有很多只能做不能讲的事情。例如对待性别和年龄,法律规定是不能有歧视,但在具体实施时男女还是有差别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被区别对待。在种族方面,具体就华人来说,如果你的资历和美国人相当,一般都不会受到重视;倘若你各方面条件都比美国人优秀,他们会觉得你和美国人一样;除非你的资历条件远远优于美国人,他们才会佩服你、注意你。”周子勤博士说。

  虽然美国相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是一个包容平等自由的国度,但少数族裔和女性时至今日都还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而有时候,女性的地位甚至还低于少数族裔。 奥巴马和希拉里对美国第44界总统职位之争也体现了这一点。时任联邦参议员的希拉里在资历经验方面都不输时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的奥巴马。然而,美国人在面对认可一个黑人总统还是支持一个女总统的问题上,选择了前者。尽管希拉里竞选后总结了失败的各种原因,但她的女性身份或多或少都制约了她在政坛上的发展。

  拉拢弱势群体 着眼整个社区

  少数族裔参政不同于白人的是,他们背负着双重压力。

  少数族裔不仅要像白人一样,掌握竞选技巧,合理把握上述各个因素对自己的影响,还要考虑到自己少数族裔的身份对竞选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尽量发扬自身优势,削弱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少数族裔更容易博得同族选民的青睐。因此,在竞选时要尽量争取同族选民的投票。

  例如,候选人要搞清楚选区内同族的选民有多少,可能投票的又有多少。其次,还要看同族选民的捐款数量,捐款越多当选几率就会增大。

  “选民实际上分为资格选民、登记选民、以及投票选民三种。真正决定选举成败的是投票选民的数量。在美国,18岁以上的人都是有资格的选民,但是这些人中有些人不去登记,或者即使登记了,在选举当天也不去投票,这些不登记不投票的选民不会对选举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周子勤博士说。

  很多华人都对政治漠不关心,因此他们都成了不登记不投票的资格选民中的一员。也有一些华人他们宁愿投白人的票也不支持华裔候选人。如果华裔候选人能够争取到这些选民的选票,对提升自己的选票数量是很有帮助的。

  周子勤博士还指出,有些人竞选出来竞选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一定要获胜。对于支持他们的选民,华裔候选人要积极拉拢,把他们变成自己的选民。还有些选民在选择支持哪个候选人的问题上处于摇摆状态,这些选民也是华裔需要争取的。

  同时,面对主流社会的压力,华人想要取胜,一定要有突出并有长远性的政见。在政治纲领方面标新立异,让社区民众感受到候选人服务社区的能力和信心,才能使华裔候选人脱颖而出。

  在竞选技巧方面,华裔候选人不能太标榜要为华人服务,相反,要顾全大局,在竞选中标榜为整个社区服务才能赢得更多的选票。一旦当选,候选人可以灵活运用,多考虑华人的利益。

  “在竞选拉票时,要放眼全局,争取整个社区的选票。议员是当地选民选出来的,去了华府是和总统平起平坐的,因为他的权利是地方选民给予的,不是总统给予的。华人要学会在选举中争取当地所有选民的选票,而不是只把重心放在华人选区。”周子勤博士说。

  华裔在竞选中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白人候选人的数量和实力。所以,在竞选前了解主流社会候选人的数量、资历、声望,以及筹款金额是不可或缺的功课。

  在美国,竞选候选人的筹款金额都是对外公开的,所以很容易了解对手的筹款金额,这种公开的制度让选举变得公平。

  “如果主流社会的候选人数量多,华人就比较吃亏。在这种情况下华人基本都会落选。目前在休斯顿亚裔群体里,越南裔在政治方面比较积极,他们有市议员和州议员,但亚裔还没有市议员。虽然越南裔很团结,但是要胜过美国白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子勤博士说。

  知己知彼是关键 钞票选票不能少

  在竞选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两票,即钞票和选票。政治选举的所有经费都是候选人自己筹款或自掏腰包而来的。在有足够经费的情况下,候选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竞选计划,并有钱做宣传打广告。近些年,由于候选人政治技巧的不断提升以及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选举的花费也越来越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钱不一定当选,但没钱落选几率很大。”周子勤博士说。

  获得选票的数量则直接决定候选人当选还是落选。周子勤博士指出,候选人竞选之前需要对本地的投票情况作出深入的研究。不仅要了解当地过去的投票率,还要预测选举当年的投票率。候选人只有熟知哪些群体喜欢投票,哪些地区投票率高,才能有针对性的去拉选票,从而提高自己的选票数量。

  美国竞选实际上是一个团队合作过程,任何一个有竞争力的候选人背后都必将有一个高效有力的核心竞选团队。 这个团队的成员主要负责第策划竞选方案、筹款、文宣、拉票等各项具体事务。周子勤博士说,竞选委员会越有力、越活跃,候选人当选的几率就越大。华裔如果想在主流白人社区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选票,选择有经验的白人加入核心竞选委员会是一个有效地途径。因为大多数华裔对政治游戏的规则不熟悉,也不了解美国的法则惯例,如果有精通的白人会员帮助,就能事半功倍。

  “候选人与其竞选团队不仅要完善自己的竞选计划,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竞争对手的资历背景。选战如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周子勤博士说。

  竞选中的胜负也常常存在运气成分。例如天气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民众的投票率。如果是雨天,很多人都懒得出门投票,这对在竞选中占优势的候选人来说是重大损失。另外,竞选中的意外事件或者侯选人宣传计划中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竞选失败。在1990年的德州州长竞选中,白人男子威廉姆的支持率一直领先女候选人安理查兹。在当时看来威廉姆已经胜券在握了。然而, 在投票前的公众演说中,威廉姆居然嘲笑女性,招致很多女性的反感。民意瞬间倾向安理查兹,威廉姆的演讲失误最终导致他的意外落选。

  一盘散沙终失败 互相拉扯不可取

  当竞选中有多个华裔候选人时,来自同族候选人的压力则会大于外族候选人。由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内部的派系纷争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息过。也曾有学者指出互相掐架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这一点在美国华裔政治竞选中表现的更淋漓尽致。由于多个同族候选人所争取的票源是一样的,候选人之间难免会在争取票数方面有所冲突,本来华裔的竞争对手是白人,现在同族之间也互相拖拉,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很多年前,大家都讲中国人是一盘散沙,现在在美国的华人也还是不够团结。这样散乱的情况是很不利于整个华人在美国的利益。

  “美国的黑人、西班牙裔、和越南裔都非常团结,在参政方面也很积极。民权运动后,美国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在政治方面进步很多,尤其是过去二十多年,他们在参政方面的热情非常高。作为华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竞选时要做到只有一个中国人,积极争取华人在美国赢得的权益。”周子勤博士说。

  虽然美国的华裔群体在日益壮大,但他们不懂得争取自己很多应得的利益。《新世纪美国华人新面貌》报告显示,虽然华裔的平均年收入略高于全国平均值,但在教育水平同等情况下,华裔的收入还是比白人少5000美元到1.5万美元左右。因此,华人参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升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保障整个华裔群体在美国的利益,也会为华裔后代步入美国政界打下了基础。

  “我希望在老一辈华人的鼓励和带领下,新一代华人能够更积极地融入美国政坛。在美国参政,我们要保持这样的思想:放弃小我成全大我,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如果竞选失败,也不要觉得没面子或者不好意思,要学习美国人的勇气。”周子勤博士说。(王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峰】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