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特写:华媒记者东京感受震后日本人的淡然与秩序

2011年03月12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3月11日下午2时46分,日本发生8.8级大地震,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东北地区等大范围内均有强烈晃动。此后余震不断,部分地区发生高达10米的大海啸,海陆空交通受到严重影响,通讯也一时中断。山体滑坡、火灾等次生灾害和人员伤亡报告不断。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东北地区的三陆近海,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图为东京都港区市民在一所中学操场上避难。中新社发...  

  中新网3月1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2日刊文讲述了该报记者在东京经历8.8级大地震后,感受到震后日本人的淡然与秩序。文章如下:  

  一 震后井然有序的疏散

  在东京经历日本3·11大地震之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人生完整了”。我并不畏惧死亡,而是感到有生之年能经历如此一场大地震,能够亲身感受、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幕幕情景,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心怀。

  3月11日,星期五,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末午后。我正在办公室修改一份企划书。忽然,桌椅开始摇晃起来。习惯了日本隔三差五发生小地震,我仍然在淡定地打字。十几秒后,情况开始不妙,桌子开始出现移位。下意识地,我钻到了桌子下面,用手护好头部。这也是我在日本接受的地震防灾教育,遇有震情,不要仓皇出逃,首先在钻到桌子下面。紧接着,只见办公室的铁皮柜“轰隆”一下倒地,文件夹和资料“哗啦”一声飞出好远。糟糕,这绝非小地震!忽然听,门外有人高喊“快点出来!!”,我拉起旁边的同事撒丫子往外冲。公司在8层,摇晃非常厉害,大家互相紧随其后,鱼贯而下。

  整个撤离过程并没有人出现过度惊恐的状态,甚至记忆中都没有人大声喊叫。这种静寂,事后让人想起来有一点可怕。楼下有一片空旷的区域,我们撤出来时,已经有很多的民众聚集于此。公司隔壁的法律事务所的一位日本老师感叹地说:“世事无常阿,我都43岁了,这么大的地震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时,街头已经是救护车和消防车呼啸而行了。

  我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安静地环视着周围,看看地震过后的日本众生相。东京池袋,是传说中的三流繁华地,鱼龙混杂。地震让这些生活在社会不同层面的人聚集了起来。西装革履的公司职员在焦虑地打电话,或者干脆席地而坐打开手提电脑;黄发耳钉的年轻人在游戏厅门前三五成群地吸烟;风俗行业的女郎上身裹着羽绒服,裸露着两条雪白的大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袭黑衣、手提皮箱的黑社会成员穿梭于人群中,一个戴墨镜、腿稍微有些瘸的中年男人恐怕是头目,身后跟着两个干部,撑着黑伞。我前往西池袋公园附近的空地,途中听到了日本各地多种方言。

  西池袋公园附近的广场上站满了避难的市民,我顺着人流有秩序地移动。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交警指挥,疏导车辆和人流。我和两位同事非常迅速地转移到了广场。途中,每个电话亭前都站着向家人保平安的人,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没有争先恐后,而是安静地排着长队。即便是池袋这样一个各种人群相对复杂的地方,却没有一个人扰乱秩序。路过的几个电话亭都有华人的身影,他们用方言交谈着,互相倾诉着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在疏散过程中,人们自觉地给推着婴儿车的父母让路,小孩子好奇地看着如此密集的人群“哇”地哭了出来,周围的人都投以安慰的目光,让人心生温暖。还有一位乘坐轮椅的老人在护士的陪伴下从附近的医院迅速撤离了出来。虽然我不了解医院的疏散过程,但我听说,在日本,紧急情况下医院的撤离是十分高效的。两位护士身披羽绒服,一位弓着腰一边行走一边询问老人的情况;另一位在老人身后推着轮椅稳稳将老人转移到空旷处。

  池袋车站西口是公交车车站集中的地方,一辆接一辆的公交车有条不紊地运行着。远远地看到站牌处人头攒动,我们快步走到附近,才发现所有的人都在排队等候上车。S形的长龙蜿蜒了数百米,没有人知道队伍最后在哪。我和同事试图寻找队尾,排队的市民友好地给我们指路,交通协管只有区区数人。没有工作人员维持、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如此自觉地排队,深深地感动了我。

  队伍中有一位孕妇,似乎是一个人。只见她一边抚摸着肚子,一边向远处眺望,眼神坚定而执著。我猜想,她也许会告诉孩子:宝贝,在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妈妈已经与你经历了生死。孕妇或许感到了我的目光,转头望着我,我只能抱以一个温暖的微笑,默默地祝福他们母子平安。

  就这样,我和我的同事在广场附近平静地等待着余震结束。日本这个民族在整个疏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秩序井然和沉着冷静几乎可以平复灾难带来的恐慌,以至于我除了在摇晃的楼梯上感到一阵惊恐之外,内心始终充满的某种安全感。

  二、交通瘫痪,走路回家

  手机没有信号,铁路停运,我和同事们都被困在池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唯一的选择是乘坐公交车到离家较近的车站,然后再作打算。池袋西口等待公交车的长队一直没有散去,从远处可以看到队伍缓慢而有序地向前移动着。排在队伍中间的我们时常会被问道:“能告诉我队尾在哪吗?”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等候过程中,只有一个中年上班族情绪上稍显焦躁,不停大声地向交通协管询问下一趟空交车的时刻。除此之外,并未有人消极抱怨。我和同事也在一边闲谈一边向前挪动,震后的情况并非想象中严重。

  公交车驶出池袋中心向郊区前行,公路上出现了想象不到的拥堵。每两站地之间几乎要行驶至少20分钟甚至更久,寸步难行。车在路上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行驶的时间,2个小时后,我的双脚开始有些麻木,车内塞满了人,渐渐地呼吸困难起来。车上的乘客都在安静地等待,在拥挤的车厢中,我们不得不互相紧靠着身体。超过3个小时的时候,我已经有些胸闷,长时间保持同一站立姿势让我困乏不堪。想必大多数乘客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但整个车厢内还是保持着最初的安静。接近午夜时,电话信号忽然出现好转,公交车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但是,包括我在内,每个接起电话的人都低声地说几句后匆匆就挂掉电话。在日本,公共交通工具内不打电话是规则。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人们还是照常遵守规则,虽然我想说日本人真是固执得有些可爱,但内心却肃然起敬起来。

  公交车整整行驶了4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我家附近的车站。下车后没有公交车,打车的长队已经排了数十米,无奈我和同事选择步行回家。路两边都是步行回家的日本人,默默地,安静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看不出恐慌,看不到烦躁。即便是春运时,我都没有如此深刻的“回家”的感受。灾难过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回到那个承载我梦想、疲惫、喜怒哀乐的地方。午夜的日本街头,急切盼望回家的人让整条街道氤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坚定和温暖。随着人流,我也快步走着,到家是已是深夜2点多,距离从池袋出发已经过去了8个小时。

  刚刚来日本3年的我,在东京经历了一次这样的百年不遇的灾难。在灾难面前表现出镇定、有序、无私的日本,至少,给我上了一课。(刘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