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专家:中外跨国婚姻渐趋理性 文化差异并非障碍

2011年04月19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 题:中外跨国婚姻渐趋理性 文化差异并非障碍

  作者 郗新蕊 杨凯淇

  近年来,有关中国人跨国婚姻的报道层出不穷。民政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跨国婚姻的发生正趋向理性化。”

  跨国婚姻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

  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曾经是中外跨国婚姻产生的主因,对此,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程裕祯认为,这并不是中国人选择跨国婚姻的必然原因,因生活机缘巧合而产生爱情或者因一时冲动而选择跨国恋也大有人在。

  程裕祯坦言,部分发达国家的生活环境确实较优越,主要包括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以教育为例,著名影星李连杰移民新加坡就直言是为了子女教育。当这种心理状态折射到现实生活中,也会产生很多的跨国婚姻案例。

  “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忽视,”程裕祯指出,“很多外国男子对中国文化有强烈的兴趣,希望找一个中国妻子,为自身提供一种生活环境,在这种前提下的跨国婚姻大都幸福美满。”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外国女子嫁给中国男子,且双方条件相差悬殊的个例,程裕祯认为,这很大程度也因为女方着迷于中国文化,向往中国的生活。

  文化差异并非跨国婚姻的障碍

  程裕祯说,异国男女的结合,生活幸福与否要看是否有爱情的基础,以及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跨国婚姻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在于夫妻双方能否真正的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文化差异。

  于2004年远嫁德国慕尼黑的中国籍女子谢玲(应受访者要求隐去真名)对此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她在慕尼黑的朋友都是嫁给德国人的中国人,她们的婚姻大都幸福美满。在她看来,跨国婚姻可能产生的矛盾主要还是由于夫妻双方的性格不合与价值观不同。此外,夫妻双方能否互相理解包容也是跨国婚姻是否美满的决定条件之一。

  谢玲说,她和德国籍丈夫的婚姻生活总体美满,但是小矛盾不断,以儿子的教育为例,谢玲认为,送5岁的儿子上幼儿园,需要时再陪他玩一会儿,没必要付太多费用请保姆;而丈夫则坚持雇佣一个更有专业素养的人陪伴儿子,也宁愿多花50%的钱聘请在少儿教育方面受过专业培训的保姆。

  谢玲透露,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曾留学日本并拿到博士学位,留学期间认识了自己的德国丈夫,并相随来到慕尼黑生活,但现在两人的婚姻濒临解体,其原因就在于这位朋友成为全职家庭主妇,自我感觉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心情郁郁,与丈夫矛盾不断。

  中外跨国婚姻的发生趋于理性

  据中国民政部网站刊登的历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近10年来,中国涉外婚姻在2003年曾出现一个高峰,此后几年内,涉外婚姻登记的数量开始趋于减少。

  记者连线采访北京某婚介机构,其咨询顾问潘女士说,她在公司工作10年,从2006年开始接触跨国婚介业务,这项业务一度火爆,但近年来越来越少。据她透露,公司的跨国婚介业务以中日婚介为主,多是中国女子嫁到日本,但由于诸多原因,多以离婚收场。寻求海外姻缘的女性越来越理智,公司的跨国业务也因此越来越少。

  广州一婚介机构的咨询顾问陆女士说,该公司专做跨国婚介业务,会员以女性为主,她们寻找海外婚姻看重的是国外的高福利待遇,以及孩子可以享受免费教育的机会。但是她们的决定又不是盲目的,婚介机构根据双方条件配对,助双方建立联系,最终喜结良缘,当事人是在感情培养的基础之上做出的选择。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选择跨国婚姻正趋向理性化。不仅如此,嫁到中国来的女子和来中国做女婿的男子也越来越多,显示了中外跨国婚姻的多元化发展,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