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旅英华人热衷网络社交 “关注”背后透露身份认同

2011年05月28日 17: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旅英华人热衷网络社交“关注”背后透露身份认同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5月28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微博时代,“关注”与“被关注”,已成为人际关系在虚拟空间的常态。但在何种平台上,以何种方式“关注谁”,又“被谁关注”,却各有不同,从中更透露出不同的文化身份认同。

  旅居英国的华人群体,在诸多的网络互动和社交平台面前,会更习惯于用哪一种作为自己人际交往和休闲放松的渠道?他们使用这些网络社交平台的方式,又有何特点?在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华人群体怎样的文化和身份认同?《华闻周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关注谁”与“被谁关注”背后的归属感

  在这里‘关注’我的人,和我‘关注’的人,更像一类人,大家能聊到一切去。

  凌晨一点,华人小余还在“织微博”。

  微博上“你来我往”,相互评论,彼此转载,实在是热闹非常。

  这让独自“漂”在英国的小余在夜阑人静时,竟有种“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第二天要早起上班的压力,也难抵这种诱惑。

  在英国一家电器商店打工的她,在读书和工作期间,也认识了不少英国本地人。在新浪微博兴起之前,她最常用的是Twitter和Facebook,在上面发言用英文,网上的朋友也大部分是英国人,但当中国的“微博”兴起后,她不由自主地把重心转向了后者。

  “语言对我来说并不是问题,我之所以开始转为使用中国的微博,是因为觉得在这里‘关注’我的人,和我‘关注’的人,更像一类人,大家能聊到一切去。”小余说。

  她表示,在微博里的朋友有很大部分来自中国,而另一部分则主要由在英国留学、工作的华人组成。

  小余发现,越来越多在英国的华人朋友,开始把 “网上根据地”搬到微博上。有很多以前“泡”在热门海外华人论坛上的朋友,也开始到微博上去建群、彼此加关注。

  “以前用Twitter和Facebook的时候没有这种特别亲近的感觉。虽然技术差不多,但毕竟是不同文化的产物,最重要是聚集的人不同。英国人常用的社交网络,自己用起来却不‘给力’,找不到认同。”小余说。

  供职于伦敦一家物流运输公司的阿伟,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尽管在英国生活好几年了,但自己最经常用来休闲聊天的软件还是腾讯QQ。

  阿伟使用腾讯QQ已经有十年时间,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只要一开电脑,就会自然而然地打开QQ。

  “有时候虽然什么也不说,也会这么‘挂’在上面,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他说。

  阿伟表示,不同的网络平台,聚合的人群不同。自己的朋友圈子,还是以中国人为主,而他们很多人都习惯使用QQ。

  “我偶尔也会用其他的软件,例如Skype和MSN,上面有英国本地的朋友或同学。但谈事情的情况比较多,不会是单纯用于聊天。”阿伟说。

  十几岁就出国留学的Sue,则完全是一个相反的例子。

  “我完全不用国内人常用的聊天软件或者社交网络,也不太明白怎么用。我习惯用英文交流,会有意识地去融入英国本地人的圈子,上本地人的论坛。我在英国的朋友也有很多不是华人。”她说。

  但她认为,这并不表示自己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反而是因为我很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而更想要去了解别人的文化。永远只待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不去接受别人的文化,没有参照,反而不可能真正懂得自己。我对中国人的身份有归属感,但我更愿意以跨文化的开放心态去生活。”

  “用什么词儿”反映思维方式

  这些中国网络上的流行词很奇妙,有时候简直是非它不可,不然就没有感染力。

  小余表示,自己经常在写微博时,无意识间就会用到中国的网络热词,“神马都是浮云啦,有木有啦,这些完全是信手拈来,自然流露,不需要刻意去想。”

  她表示,这些中国网络上的流行词很奇妙,有时候简直是非它不可,不然就没有感染力。而且很多词,只有在类似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中长大的我们,才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

  “在Facebook上,我可以熟练地用英文交流,但对于英国年轻人现在在网络上用什么流行词,我完全不了解。有时也会上一些英国本土的论坛,但因为不会用‘地道’的英式网络热词或者表达方式,不懂得本土的幽默,而总有种‘局外人’、融不进去的感觉。”

  对网络流行语关注较多的华人Ming认为:“网络流行语最能反映某种社会境况下的民意,没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很难产生共鸣。而且它们更新速度很快、淘汰率很高,跟一种文化不保持密切联系,很难跟得上。”

  他举例说,例如“伤不起”、“打酱油”以及“五道杠”等等,我们知道它们诞生的背景,能够了解其后的幽默、反讽和某种情绪的宣泄,才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除了文化背景不同,他还认为休闲上网时“用什么词儿”最能体现其“思维方式”。

  他认为,很多在英国的华人,白天上班可能会用英语交流,也会为了学习或工作去上英文网站,主动去看英文报纸,学习使用尽可能地道的英式表达。

  “但当你放松下来,不需要正襟危坐、三思而后行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呢?当你以休闲娱乐地心情去上网,你会使用中式的流行语还是英式的呢?”Ming认为,后者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思维方式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

  所以,他认为,要看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不要看他怎么谋生、怎么工作,而要他怎么休闲、怎么玩儿。(薛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郁菁】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