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地震改变在日华人心情和人生 重新规划子女未来(2)

2011年07月18日 0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身在异乡别忘“常回家看看”

  在3.11东日本大地震、海啸、核事故之后,总有一种声音让人“归心似箭”。

  家住千代田区的木下晓阳说,地震过后才3天,他弟弟打电话告诉他,爸妈说:让你回家看看。随后,返乡的机票就寄到他东京的住所。当时正是一票难求。

  当收到国内父母寄来的返乡机票后,叫人又敬又痛!世间有一种无私的爱叫母爱。

  木下晓阳原名李晓阳,老家在湖南长沙。当他带着妻子儿女一家五口回家省亲之后,他说让他想起以前很熟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啊,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现在,每当想起这首歌,他的眼睛就会湿润,做儿女的常年生活在异国他乡,一转眼回家父母都老了,看着他们满头的白发才幡然醒悟,原来我们给予他们的关怀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木下晓阳的母亲今年刚好80大寿,他原本已经做好打算,一家人利用孩子们暑假期间返乡探亲,没想到一场地震将行程提前,真是世事难料啊。木下晓阳说,他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等我有了时间,我就带爸妈去旅游。但你是否想过,等你有时间了,你的父母还能走得动吗?

  木下晓阳十分感慨地说,人到中年,既是家庭的支柱,也是社会的脊梁。这个年龄的人,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左手是家庭,右手是事业,有着太多的责任与义务,有着太多的工作与应酬。这种感觉让身在异国他乡的你感到沉重,感到角色的叠加,感到不能逃避的压力。

  在家呆了半个月,80多岁的父母亲将他们一家送到机场。木下晓阳说他偷眼看见母亲满目泪光,但是又假装没看见,因为他也快忍不住要流泪了。于是头也不回,趁泪还没流出眼眶之前,消失在父母亲的视线里。已经上小学的小女儿悄悄地跟他说,爸爸,暑假我还想去看爷爷奶奶。

  木下晓阳说,如果可能,请常回家看看,以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终生遗憾。

  家住足立区的姜大力,暑假期间将携带妻子儿女回老家青岛。他说:地震过后,家里特别挂念他们,刚开始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现在也是每周二三个电话,虽然当时没有回国“避难”,看来还是要回去看看,才能让父母放心。

  他在网络上了解到,常回家看看可为父母延寿。据美国老年医学会一项研究表明,在15年里得到儿女生活上和精神上帮助的老年人,与得不到这种帮助的老年人相比,其死亡的可能性减少了20%。年迈父母的健康与子女平时抽空常回家看看,保持挚爱关系成正比。只有和父母保持这种挚爱关系,才能延长父母的寿命。

  乡愁,是海外游子恒久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他的作品中把乡愁比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姜大力说,每个人都会长大,渐渐远离父母的视线,一年中留给父母的时间却是少了又少。在父母年岁渐渐变老,孤独又望眼欲穿地想念你的时候,你在那里?你还有多少时间能陪陪他们?所以,对父母最好的关爱,是有空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从点滴小事做起,帮助爸爸妈妈洗洗衣服刷刷碗。

  孩子的未来被重新规划

  明石先生是归国残留孤儿家属,一家人回到日本日久,全部都取得了日本国籍,不过生活方式还是相当中国化。近两年,儿子一家相继添了两岁的孙女和一岁的孙儿,三代同堂,其乐融融。不过,311大地震海啸和其后的核泄漏事件,打乱了祥和平稳的家族生活。当然,幼小的孩子的处境是首先被考虑的。

  受到核污染阴影的笼罩,明石家老两口在地震之后就带着小孙女、小孙子回了中国老家。儿子在日本工作走不了,但孩子能走就走,为了防患于未然。灾害发生迄今四个月了,明石老人回过日本两次,主要是来拿一些东西,看看情况,但孩子决不带回日本。日本政府对核污染问题没有发表终结宣言,社会上各种传言依然不胫而走,让明石老人听了心有余悸,难以判断。为此,他已做好了中长期的打算,欲把宝贝孙女孙儿放在中国,甚至不惜让他们在中国度过童年。

  罗女士家的小女儿生在日本、长在日本,今年已是高中一年生了,和普通的日本高中生完全一样。罗女士本来想安排小女儿象姐姐一样,高中毕业后也去美国留学,然后回日本工作。但小女儿从小受到宠爱,习惯了日本,也喜欢日本,自己未必愿意离开家离开日本。对此,父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无论去美国还是留在日本,都是可行的选择。但是,311大地震和核污染事件发生后,留在日本已经不成为选项了,安排孩子回中国读大学成为最新选择。

  罗女士表示,本来想着女孩子在日本读书工作,过平静的生活,有安稳的人生,也不错。但大地震对我们促动很大,也成为了改变孩子人生设计的一个契机。小女儿生在日本,长在日本,一直接受日本式教育,即使今后从日本的大学毕业,也没有特长没有优势,在国际化环境中会缺乏竞争力。大地震以后,感觉日本政局很乱,社会复兴缓慢,在未来几年里难以摆脱低潮期。与其这样在日本耗着,不如让孩子回中国去上大学,接受一下中国的教育,换换环境,改变思想,获得另外一种生存能力。如果以后再回日本,也能较同龄人有所特长。父母对于孩子的未来走向,大地震前的设想是一美国、二日本,但震后的重新规划是首选中国、其次美国,日本已经不成为选项了。罗女士注意到,中国政府近来把海外华侨的孩子列为“华侨生”,可与港澳台胞一样对待,在报考大学入读名校方面有优惠政策,这让他们安排孩子回国就读的信心更足了。

  罗女士一家来日20年,在日本拥有自己的事业,但近来把人生和事业向中国转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她说:地震之后,孩子自己也意识到回中国读大学也许对今后的人生更有利。孩子的走向对父母是由牵引力的,我们也在考虑回中国能干些什么,不一定非在日本这一条船上。

  据悉,比罗女士的女儿更小的华侨华人孩子在震后由父母安排回国的为数不少,这在中华学校和社会性的中文补习学校中成为一道风景。不少原来在日本读中学或小学的华人孩子,或回国,或转学,至今未回。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到底是让孩子接受中国教育还是日本教育,孩子的未来究竟是定位在中国还是日本,或其他地方,正困扰着不少华人家长。而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客观上成为了一个顺水推舟的理由和契机,坚定了不少华人家长的决心。孩子的未来需要重新规划,这种变化倾向正在渗透、传染、扩散、蔓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