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华媒聚焦蓝皮书:华侨华人将成中国复兴重要力量

2011年08月19日 1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华媒聚焦蓝皮书:华侨华人将成中国复兴重要力量
    图为《华侨华人蓝皮书》主编、华侨大学校长丘进教授主题发言。中新社发 张勤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8月19日电 中国首部华侨华人研究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日前在北京正式发布。蓝皮书所载文献,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侨胞居住地之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媒体和华文教育等角度,剖析新侨情,解读新问题,探索新路径。蓝皮书引发海外华文媒体关注,美国《侨报》18日刊发社论,对蓝皮书予以分析后指出,华侨华人将成中国复兴重要力量。

  原文摘录如下:

  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可谓久远,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重大进展,中国人走出国门、移居海外的规模空前,来往于住在国和祖籍国间的频率都出现新高潮。

  8月15日,由华侨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华侨华人蓝皮书》首发。该蓝皮书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整体发展、现状、特点等进行系统的统计研究,尤其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移民潮作了深入探讨,使得人们可以一窥这一问题的全貌。

  根据蓝皮书,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人海外移民数量可能达450万人以上;当今海外华侨华人总数为4543万人,绝对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北美地区共有约530万华人,其中约300万是1978年后的新移民。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信息流”、“资本流”和“人口流”的速度加快,北美地区凭借丰富的资源环境、良好的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的优势、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发达的社会网络、宽松有度的移民政策等,成为华侨华人移民的主要选择地。

  作为北美华人社区的一分子,我们乐见蓝皮书的出版,也乐见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胞共同奋斗的前景。结合蓝皮书内容,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冀望。

  首先,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当更上一层楼。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各地区华人均已在住在国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存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保持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及品质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主流社会,通过自身奋斗获得主流社会认可。他们已不满足于在经济文化上进一步站稳脚跟,而且在参政上不断有新突破。如今,中国实力和影响力日益状大,更进一步地为华人奋斗提供有利的条件。

  其次,争取人才回流,成为中国的一项战略任务。近30年来中国移民海外潮的加剧,特别是近些年富有阶层、精英阶层多移民海外的情况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已然是有目共睹,但是在包括医疗、福利、教育等在内的基础软件建设上,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移民海外固然是好事,但能使人才留住或回流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基本体现。为此,中国不仅要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更要加强软实力的建设,提高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

  第三,希望华侨华人往来中国与住在国更加便捷。相比于过去而言,如今现代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的发展以及相关出入境政策的改革,可以说,华侨华人往返于住在国与中国之间的便捷程序已经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华侨会人为了寻求更大发展,不拘囿于国家之别,采取了跨国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蓝皮书观察到的华侨华人“两栖创业”模式出现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但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单从中国方面而言,加大往来便捷程度在政策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必须解决华侨华人的后顾之忧。中国俗话讲,“儿行千里母担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民海外,但其父母甚至是子女却因为种种原因留守故土,成为华侨华人远游千里的牵挂。蓝皮书指出一例,目前传统侨乡留守儿童数量持续上升,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的情形,留守儿童的正常教育、成长均埋有隐忧。这种问题如何解决,除了具体个人的努力力,当前似乎并无较为稳妥、可行的政策出台。

  华侨华人议题,是一个传统的课题,但也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华人华侨如何在异国他乡自强发展,如何参与于祖籍国的建设发展中来;中国政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华侨华人,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全球软实力竞争和中华民族的战略复兴中来,这都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大课题。当年,孙中山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 今天,华侨华人也应该成为中国走向复兴的重要资源。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