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庆9月17日电 题:“父子兵”携手 “姐妹花”结缘
中新社记者 魏晞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第一天,已经上演了不少老友重逢、新朋相会的欢喜故事。
“姐妹花”偶遇结缘
来自新西兰的天维网首席执行官刘君,和美国《中外论坛网》的刘蕴琦在参加论坛前互不相识,也从没见过面。但在论坛上,长得颇为神似的她俩刚站到一块,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呼:这是一对姐妹花?
这对姐妹花就这么因为“长得像”结缘,此后不但话题投机,甚至论坛上都形影不离。
周边的媒体人也忍不住打趣:看来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大家真是一家子呢。
“父子兵”携手论坛
印尼最大华文报纸《国际日报》总编辑李卓辉,这次和儿子李蓄丰一起来到重庆,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
李卓辉是印尼著名的老报人,年届七旬,但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儿子李蓄丰也早已子承父业,协助父亲一起投入到《国际日报》的经营中。
由于印尼曾经在30多年间禁止华文传播,造成华文人才断层,往年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印尼华文报人中,多是白首皓发的老人。如今,新一代也逐渐加入,“父子兵”携手经营,也成为华文媒体传承延续的新力量。
“重庆人”说起乡音
澳星国际传媒集团的采访部主任匡林来到论坛报道时,重庆服务人员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接待,匡林张嘴却说出地道的重庆乡音。
原来,匡林正是来自重庆的澳洲新移民。这次回到重庆参加论坛,能够说一说久违的乡音,让远离家乡的匡林也是欣喜不已。
“八零后”扎堆聚谈
今年来自澳大利亚的华文媒体人中,有不少“八零后”新面孔。《新报》社长王进科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来了三个‘八零后’,最小的88年,最大的80年”。
话音未落,身边英国来的 《英国华页》主编李强和英国C立方传媒总裁白帆,齐声说“我们也是八零后”。
于是,“八零后”们高高兴兴地凑在一桌,聊起了各自的经营之道,也让身边的老记老编们感叹,华文传媒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其中,澳大利亚东方都市报的张晓华,出生于1989年,加入这一行时间不长的张晓华,更是这次论坛上最年轻的华文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