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新西兰华人国会议员杨健:直面挑战,力求突破

2011年12月19日 14: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消息,新西兰新一届政府内阁12月14日在首都惠灵顿宣誓就职,新一届政府任命总算尘埃落定。12月20日,新一届的国会议员也将在惠灵顿国会宣誓就职。日前,记者专访了国会华人议员、前奥克兰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健博士,请他畅谈大选中感受及对日后工作的展望。文章如下:

  记者:国家党在本次竞选中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竞选之夜您在国家党总部,当时的情景和您的心情怎样?

  杨健:竞选日之前的民调已显现了国家党的领先优势,所以在大选计票中,我们相对比较放松。当然,在获胜结果宣布的那一刻,大家还是相互拥抱以示庆贺,现场欢快而热烈。

  我当时心情挺激动,毕竟是历史性的时刻。中国大陆移民进入执政党,成为一名执政党国会议员,这在新西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历史意义。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身肩的责任。

  记者:自今年9月您初涉政坛,至今已3个月有余,对于人生新的起步有何感受?

  杨健:在竞选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是华社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超出预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曾在华社做过时政评论员,大家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是出于华社对一名华裔移民从政的期望。许多老人家对我就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情。他们热爱新西兰,希望后代有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大家的支持和期望,是我莫大的动力。

  从个人角度讲,学术到政坛的转变是巨大的。对新西兰的政治体系我并不陌生,在大学就从事政治、经贸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可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是一大挑战。政治是现实的,它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前作为学者,相对比较独立,不同观点的交流也较温和。如今,我需要主动地与别人沟通,听取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也需要直面别人的监督、质疑和挑战。眼下,我对自我表现还算满意。

  记者:作为华人议员,您的身份比较特殊,有什么压力?

  杨健:华人从政比主流社会的人从政难度更大。第一,我们要克服文化差异;第二,华社是个庞大的群体,不仅政治诉求多元,而且从人口到区域分布都大于普通选区;第三,作为移民,华社的实际困难更多,而对寻求帮助的渠道又不熟悉,需要更多帮助;第四,新一代海外华人参政的历史和经验还不够。我将在前行中多摸索,为后人提供些经验。有英文主流媒体跟我说,以后遇到跟华社相关的重大事件,可能在第一时间跟我联系。这让我突然感到自己似乎一下子就成了焦点,倍感压力。我需要直面挑战,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记者:国家党未来三年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您个人工作的侧重点又是哪些?

  杨健:国家党今后三年工作重点将是经济、科研和教育。其中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和平衡收支仍是重中之重。我认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

  担当华社和新西兰主流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主流社会更多地了解亚裔,同时也帮助亚裔群体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这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为此,我会和我的同事一道,争取更多的资源。

  此外,经济问题也将是我的工作重点,新中贸易是突破口。不久之前,贸易部长蒂姆•格罗泽就专门找我谈话,表示新中贸易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几年,中国超越日本、美国一跃成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国,但其潜力仍可挖掘。基于我对中国和华社的了解,部长希望我能牵头,协调政府多部门以及华人社团、华人商业团体,结合多方的建议,完成一份新中贸易研究报告,扩大新中两国的贸易合作。

  记者:明年是新中建交40周年,您对于促进新中两国关系有何打算。

  杨健:首先,我感到很幸运,在进入国会的第一年就恰逢新中建交40周年。这一年会有很多工作等待我去完成。明年,政府将推出“中国战略”,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对华政策,工作重点就是新中两国双边经贸关系。新西兰政府也计划于明年举行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其中包括总理约翰•基访华以及经贸代表团访华,届时我将参与其中。

  记者:作为出身文人的议员,您对于文化交流方面有何想法?

  杨健:我对于新中文化交流领域较为关注。我已递交申请,希望能够进入政府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很多方面的事务,包括民族事务和文化事务。我非常希望政府能够多鼓励和扶持中国文化、亚洲文化在新西兰本地的传播,更多地通过媒体以及文艺演出活动、节日活动,让主流社会全面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亚洲文化。

  记者:您能否谈一谈3个月来的从政生活对家人的影响?

  杨健:在成为国家党议员后的第一次会议上,总理约翰•基就曾提醒我们这些新议员,一定要把握好每一次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如今我有了切身感受。原本在大学工作,可以很自由地支配时间,不需要每天坐班,可以接送女儿上下学或带她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今,我每周有三天在惠灵顿处理政务,回到奥克兰还要参加一系列的活动,与家人聚少离多。在我去国会培训的第一周,小女儿就病了。我当时身在惠灵顿无法脱身,太太又有全职工作,不能做到悉心照料,后来是邻居和朋友帮忙照顾。这些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无法回避。在此,对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邻里、朋友表示感谢。(陈昌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