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制约参政空间仍有限 态度决定高度华人不能再沉默
在为华人参政纪录不断刷新欢欣鼓舞时,也应该看到,尽管海外华人在各国政坛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些光鲜的背后亦存在隐忧。华人政要的数量仍远未形成足够为华人代言的力量,语言障碍、选民意识、内部团结、歧视偏见等发展中的“瓶颈”,仍有待华人进一步突破。
随着近年来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海外华人参政已经形成不可抗拒的趋势。但是,个别西方人总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华人。身陷“罢免案”的美国奥克兰华裔女市长关丽珍就怒斥对她的罢免案是人身攻击,因为,通常罢免案是针对有犯罪行为的民选官员,而不是少数团体针对她的族裔背景、性别或个人喜恶而提出。
如果说关丽珍的麻烦缘于歧视偏见的话,旧金山市长李孟贤竞选之路屡受攻击、纽约华裔主计长刘醇逸因陷“捐款门”饱受主流媒体质疑,则可视为“树大招风”所致,两人居高不下的支持率,难免引发政敌眼红。如何在华裔崛起的过程中,减少以至消除其它族裔的戒心,获取最广泛民众的接纳和认同,成为华人政要必须正视的命题。同时,李孟贤遭遇的攻击部分来自于华人同室操戈,这更凸显出华人政客团结前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性。
难以逾越的语言障碍也对华人参政产生影响。洛杉矶亚太裔法律服务中心(APALC)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过去十年亚裔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而由此产生的强大政治力量,可能影响明年的总统选举。虽然人口增长迅速,但在2008年选举中,亚裔仅68%有选举权,且仅有55%为登记选民。有专家解读称,语言不通是亚裔投票乏力的重要原因。同时,有温哥华中国移民认为,鲜有懂汉语普通话的市议员,令当地很多华裔反映意见时存在沟通上的困难。
虽然亚裔在很多国家的教育上都堪称“模范族裔”,但拥有高学历的人并不代表有高地位,在公共服务、社会影响、尤其是参政议政方面海外华人做得仍远远不够。有分析认为,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不能仅仅依靠高学历,积极参政,关心当地时局也是华人提高自身地位的关键,这些都有待于参政意识的提升。
2012年是全球大选年,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期待海外华人能够继续发扬自身优势,克服参政路上的种种“瓶颈”,交出更加亮丽的成绩单。(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