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高院重新考虑大学平权招生 华裔学子喜忧参半
中新网3月1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同意重新考虑公立大学招生程序中的平权政策,该项饱受争议的政策再度回到大众视线焦点,到底对于在美华裔学生而言,平权政策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数年前从戴维斯加州大学(UC Davis)毕业的邓倩欣,目前在旧金山华埠一家非牟利机构担任就业顾问。她表示,比起自己在旧金山就读高中时同学大多是华裔,上大学后便觉得其它族裔的同学比较多,校园环境渐趋多元,不过她也坦承,校园内大部分是白种人及亚裔,很少看到非裔、拉丁美裔或印第安裔。
邓倩欣认为,目前加州大学的收生方法是完善的,不需要再重新将种族因素纳入招生标准中,因为校方除了会考虑学生的平均学分(GPA)、高中学能测试(SAT)分数外,还会看学生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及课外活动经验。就她个人经验来说,她高中时的GPA及SAT分数与其它亚裔学生的分数相比属于偏低,相信靠得是个人陈述帮助,获戴维斯加大取录。因此,她说非裔及拉美裔等少数族裔纵然家庭环境可能比较艰苦及略有欠缺,仍然可以在申请大学时,把握个人陈述这一空间,解释自己学业成绩未如理想的因由。
邓倩欣举例说,她在个人陈述中曾提及,自己身为移民,上学时面对语言障碍,仍能坚持不懈地朝着做社工的理想进发,包括一直有在红十字会做义工等。她说:“相信大学校方招生时,已经有优先考虑到一些家庭背景或文化背景有困难的人了。”她续说:“每一个族裔、每一个组别都有自己的难处。例如,作为新移民的我,当时就要修读许多年的ESL(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课程,才能进入正式的英语课程。因加大均需要学生至少有两年或以上的正式英语课程,我认识一些朋友因此勤读夜校,才能符合这资格。”
而且,邓倩欣认为目前很多大学为体育表现好的学生提供优待,“一些非裔学生因为打球或运动项目上表现出众而获取录,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有没有好好把握呢?”她觉得,大学设定收生门坎的目的,是确保所收取的学生能够应付大学程度的课程。即使在招生时纳入种族因素考虑,让一些能力不达标的学生入读,他们能否在校内有所表现还是一个问号。
不过,也有华裔学生支持恢复平权法。家住旧金山、现就读于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的张铭乐表示,较多的非裔、拉美裔学生家境贫困,不能如亚裔或白人学生一样在家庭支持下获得充分的机会及培育,因此,大学理应为这些成长时缺乏帮助的学生做出适当的提携。尤其印地安土著如今人口越来越少,如果能够让这些印地安土著的子女入读大学,将大大有助他们提升民族骄傲感。
但是,若为这些少数族裔增加学位,亚裔学生的学位不是自然会减少吗?张铭乐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有能力、有实力的话,也不在乎缺少了那几个学位。如果你真的是表现优异,学校仍会取录你。”
张铭乐认为,多元化的学业环境带给学生的影响,正面大多于反面。他说,与不同种族的人沟通,虽然可能暂时来说对自己将来就业或在社会上发展的帮助不太大,但是,多认识不同背景的人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与见闻,提升修养及内涵,对个人本身是一大裨益。
邓倩欣也称,大学的多元化环境对她起了非常重要的实质作用。她表示,在大学时,曾经想申请同辈辅导员的职位,但是她当时缺乏美国文化背景,若要辅导其它族裔的同学会有相当程度的困难。不过,就读大学四年过程中,她接触了许多不同背景的同学,加上在不同的学校及非牟利机构工作后,累积到越来越多与不同种族的人相处的经验。如今她身为就业顾问,要为不同族裔的客户服务时,已能从容应付。
不过,增加多元化的校园环境,亦可能会让华裔莘莘学子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文化冲击,尤其在大学宿舍,如果华裔学生获安排与其它族裔的学生同住,有时候便会出现一些有趣状况。张铭乐说,曾有朋友遇到印度裔的室友,因其普遍体味较重,华裔学生难免有些不习惯。另外,若室友是信奉穆斯林教的中东裔,生活中经常会祈祷,令华裔对此文化习惯多了一层了解。他指出,多元化环境的好处,就是要让不同背景的人士能够学会互相尊重及体谅。(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