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游“翻译”挂在脖子上
在国外旅游,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障碍,想要对异国景点的历史、文化或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好有个通晓外语又熟悉参观地背景的人做伴。团队游可以请翻译和导游,自由行则不可能。而即便是有子女或朋友在国外定居的人,要他们常常陪着你,也不可能,因为他们都忙。
法国也有“一卡通”,就像香港的八达通卡一样,都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智能卡付费系统之一。品种有日票、周票或月票等多种。法国“一卡通”周票每张是23.5欧元,月票是70多欧元,价格虽然不便宜,但欧洲的交通费比较贵,没有低廉的概念。手持“一卡通”天天出门就方便了,不管是地铁、公交、火车和轮渡一律通行,比起分别买票还是合算多了。乘坐法国的公共交通工具,只要不下车或不出站,坐1站或N站都是一个价:4欧元,而到达一个参观景点几乎都要转几次车,往返至少要买4至6张票。
抵达参观旅游的展馆和名胜地后,我都会先去服务部办理一个租借手续,付10欧元左右的费用,一个“翻译”便挂在了脖子上。现代电子技术为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个“翻译”会用标准的汉语普通话为你讲解。譬如,凡尔赛宫我去过很多次,但对皇宫中多个大厅的陈设及三位路易皇帝的历史,并不了解很多。现在有了“翻译”就方便了许多,这个“翻译”实际是一个专用录音机,有一个背带可以套在脖子上。录音机的面板上有从0到9的十个数字键,并有开启、暂停、回放等功能键,一目了然。我可以根据参观过程中自己所处的位置,按下大厅的序号,启动录音机,它便按展厅及陈列品的顺序向你一一道来。如果一时没有听明白或想记录下某些介绍,你还可以坐在展厅的休闲区反复播放。现在欧洲的许多主要旅游点都有这类“翻译”,这些“翻译”既不厌其烦又“掌握”多种语言,租借台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你需要的语种,为你选择合适的“翻译”陪你参观,自始至终让你满意。
近年来,每年去欧洲探亲,我便成了欧洲自由行的常客,有不少心得。如何安排旅游行程,是个新课题。我的方法是每半个月选择几个游览点或名胜地,其中有几十公里行程的郊外景点,也有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外的城市或其他国家。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研究行程路线,再在本子上记下哪里乘车,哪里转车。譬如我到枫丹白露去,必须乘地铁到里昂车站转火车,火车站在地铁里昂站的顶层;又如到法国南部戛纳、尼斯或西班牙巴塞罗那去,也可在这里乘高速列车(TGB)。住宿当然要在网上先预订好,酒店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路名要抄在卡片上……准备好了,背个包包就可以出发了。
欧洲许多国家的交通设施和服务都相当到位,但乘车要熟悉其中的一些规律,如车头上方的编号、到站时间、沿途停靠站的变化等(仔细看清站台的屏幕显示),否则就会“搭错车”。当然,我到了欧洲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张磁卡换进自己带去的手机里(欧盟通用),有事或遇到难题时立马咨询女儿,通讯费非常便宜。(吴联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