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做"保姆"中国老爸老妈发怵 育儿代沟频酿矛盾
中新网3月27日电 综合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放宽中国旅游探亲签证,方便中国长辈们退休后申请赴美与子女团聚,帮助照顾孙辈和做家务,以便子女专注事业打拚,减轻财务负担。但由于语言及文化差异,老人们在美国生活寂寞,加上婆媳、母女关系难免磕磕碰碰,两代人间也常常因为教养观念差异而发生争执,不少长辈“跨海做保姆”后却改变留在美国久居的念头,纷纷决定回国。
跨海做保姆 老爸老妈发怵
就职于华尔街保险公司、年届40岁的张女士最近邀请父母赴美,帮忙照顾刚满两岁的儿子,结果父母以身体不适而回绝。她的父母均为小学退休老师,在张女士留学读书期间曾赴美旅游探亲,“他们的美国经历不很愉快,因为语言不通,出行不便,多数时间闷在家里看电视,我只能周末或请假陪他们旅游。其实,我自上大学后就离开父母身边,一家人常住一屋檐下不超过两个月,相处半年矛盾也很多”。
两年前张女士生下宝贝儿子后,父母勉为其难来帮她坐月子,这也是父母第一次与先生相处,刚开始母女、翁婿还能和平相处,但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家人公然翻脸次数越来越多。“先生抱怨父母做饭油烟太大,使用卫生间不关门,我婉转地劝告父母改正,可老人家一听气炸了,他们指责老公好吃懒做,赚钱不多无法雇专职保姆”。张女士夹在中间只能唉声叹气,父母熬到半年签证到期坚决不愿续签,后来换公婆来帮忙,两位老人以公公有心脏病为由,只呆了半年就打道回府。张女士只得将儿子送入全日托,夫妻两人轮流接送,但最近老公被调遣到其它城市工作一年,张女士无奈又向父母求助,但父母不为所动,劝她雇个保姆解决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许多老人退休后衣食无忧,也逐渐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他们不再将“含饴弄孙”当作晚年生活的重心,只图安享清福。家住纽约皇后区的林太太家有两个女儿,夫妻双方在科研机构工作,收入并不丰厚。在二女儿出生后,林太太返回职场后仍难以承担雇保姆的费用,但住家不宽敞,只好请妈妈来帮忙。
林太太说,妈妈性格外向,在中国退休后每天呼朋唤友,逛公园、跳舞、学习琴棋书画,“生活过的非常滋润,跨海来美做保姆苦大于乐,半年后她建议将二女儿带回国,等上幼儿园时才送回来”。林太太觉得二女儿从小在中文环境长大也不错,尽管不舍女儿离开身边,还是同意妈妈的提议,每年暑期带大女儿一起回国探亲。去年夏天林太太将满五岁的二女儿接回美国,“妈妈出于‘人道援助’又帮我带了半年,但明确表示,将返中国照顾父亲和安享退休生活”。
育儿有代沟 一家人频翻脸
长辈跨海赴美帮子女照顾家务,但往往因为三代人生活方式不同易产生矛盾,这不仅限于向来棘手的婆媳问题,而母女之间也常常因为教养观念差异而发生争执。
加州洛杉矶的王女士在孩子出生两个多月后由公婆赴美国帮忙照顾,虽然之前和公婆有过短暂接触,但婆媳近距离相处仍感到紧张,在公婆来之前先预先调整心态,自我提醒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但没想到还是未能躲过“婆媳之咒”。有一回婆婆喂奶,她告诉婆婆“最好将头垫高一点”,没想到婆婆因此觉得自尊心受伤害。而作为新手妈妈,王女士将网上或书上看来的一些经验告诉公婆,而他们却认为也是对他们的批评,“你不相信我们吗?我们的孩子不是养得很好吗?”王女士说,“我有当妈的权利啊,我跟公婆讲话从来没有抱怨他们的意思,相反我还刻意讲究说话的口气,但是他们还是很敏感。”
家住纽约皇后区的许女士说,因做月子期间与妈妈争吵不断,“为此都患上了产后忧郁症”,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又或者是因为我产后忧郁才跟妈妈发生冲突。”妈妈希望一切由她做主,“不能吃肉、不能洗澡、不能外出”,“我跟她解释,美国人不这样坐月子,我妈妈就气急败坏地说,那你自己照顾自己,明天就改机票回国”。许女士还说,妈妈还“霸占”孩子,孩子喂奶时间、分量、换尿布都得妈妈说了算,强势的妈妈令许女士总感到自己笨手笨脚,觉得母亲其实不爱自己。
许女士表示,虽然是自己的母亲,但她为孩子哺乳时希望能单独待在卧室,但妈妈总是擅自推门而入,令她颇感难堪。母亲是烹饪高手,但“不会善后,厨房被她搞得乌烟瘴气,我跟在她后面擦地,我妈妈说我嫌弃她不卫生”。母女俩人每天都会因芝麻小事翻脸,“到后来我都盼着她快点回去”。
对于家中孩子年龄稍长的,三代同居矛盾更加显著。家住纽约曼哈顿的高太太女儿上幼儿园,今年初70多岁的公婆赴美帮忙照顾,“女儿不愿意讲中文,而爷爷奶奶又不懂英文,她回家后就躲到房间里独自玩,爷爷奶奶感觉很挫折”。不过,高太太对公婆也有许多怨言,“他们对儿子、孙女随意批评,譬如女儿不讲中文这件事,他们就当着孩子的面取笑她,让孩子知耻后勇,但在美国长大的女儿自尊心受不了”。而且,女儿经常剩饭,高太太一般不会强迫女儿吃完,但爷爷奶奶看不下去,非坚持吃干净碗里的饭菜才能离开饭桌,女儿倔强不听话,有时令一家人都下不了台。
有经验的华人家长指出,不能将父母远道而来帮忙视为理所当然,要减少家庭矛盾,最好事先多做沟通,尤其就生活习惯问题双方应尽量折衷适应,有冲突仍应本着小事化了的态度妥善解决。(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