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移民分享微博故事:小江湖牵系大世界(2)
本地人通过微博结识新移民朋友
许振义(43岁)是新加坡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曾担任民防部队发言人、武吉知马消防局局长、新加坡驻上海商务领事、中国新加坡商会执行总监、通商中国总经理。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事务处主任。他在北京工作期间结交了许多从事新媒体行业的朋友。朋友们一直建议他上微博,但他一直没太留心。直到2011年7月,通商中国举办慧眼中国论坛,许振义无意中发现受邀的几位来自中国的演讲者都在微博上,互动频繁。他这才开始注册使用微博。
目前许振义的微博吸引了6700多粉丝关注。他发布的微博内容主要涉及个人生活感受,对新加坡以及中国政治社会的看法等,有时也会转发新闻。除新浪微博,许振义也注册了facebook、twitter等英文社交网站。相对而言他认为以英文为媒介语的社交网站更具国际性。“由于微博用中文,上面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或华人,谈论中心和课题也主要在中国。” 许振义表示,微博这概念在新加坡还比较新,短时间内应会有增加趋势。但新加坡华人掌握华文的能力差强人意而且每况愈下。同时微博上主要都是中国的时事、生活等信息和讨论,“长远来看,在新加坡使用微博的人不可能非常多。”
许振义认为交友是他上微博的最大收获。他通过微博结识了许多新移民朋友,大家也时常通过微博组织同城聚会。“我通过华文微博与新移民的互动相当多,我觉得这是促进彼此了解的一个不错的交流方式。”
微博帮助他提高华文水平
与许振义“差强人意的华文水平或许成为阻碍新加坡人使用华文微博的桎梏”的看法不同,牙医何少雄却希望通过华文微博来帮助自己提高华文水平,以拓展在中国的事业。48岁的何少雄是新加坡人,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化学和计算机双学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和牙科博士,目前是牙科诊所执业者。他去年3月注册新浪微博。当时他到中国出差,到处都是微博的广告和标志,于是他也开始踏入华文的微博江湖。
何少雄在美国20年,华文写作已荒废很久。最近几年因工作需要频繁使用华文与中国同行和合作伙伴书面沟通。于是抱着练习华文的心态使用微博。“从微博上不仅能了解最新热门话题,还能学到很‘潮’的时髦用语。”
何少雄的微博主要发布与医学、牙科行业有关的内容,利用微博与同行建立进一步的学术交流,逐渐得到许多关心牙齿健康的博友们关注。大家在微博中就相关问题向他提问,他一一耐心回复,一些博友还成了他的病人。“初衷本是学华文,现在逐渐从学习演变成传授知识,还结交很多同行、朋友和病人。”
何少雄说,微博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一种双向传播,分享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信息收获者。“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少小离家老大回,更像新移民。例如万圣节服装在哪里买,女儿小一报名手续和时间等,这些信息都从微博中获得。”
“微博140字的限制,要做到每次都言之有物,简短而丰富,并不容易。我还要不断地阅读和练习。”(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