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加华裔小区中文书店趋向没落 “911”事件打击大

2012年10月03日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3日电 加拿大《星岛日报》刊发署名文章,通过梳理中文书店的发展历史,分析移民小区阅读现象的文化变迁。文章如下:

读友们都知道,我不喜欢提及在多伦多开办的“怀乡书房”。因为报刊专栏是社会公器,作者不应该拿社会公器来宣传自己的店铺。

  今日,这个顾虑解除了,因为书店已结业。现在可以透过书店的15年历史,看看移民小区阅读现象的一些文化变迁。

  书店之所以结业,当然是业务不理想。很多人一接触到这问题,首先就想到是租金昂贵。其实怀乡书房遇到很好的业主,在号称“北美最大港式商场”里,它的租金一直比市值低了一大截。这是因为业主岑先生是我的读友,愿意支持这项文化事业。岑先生辞世后,他的遗孀继续这番美意,可以说是人间有情的体现。

  生意走下坡之势无可挽回

  华裔移民小区的中文书店趋向没落,不是今天的事。多伦多以前有三家“三联书店”,数年前就关闭了两家。剩下的这一家,因为有公立图书馆光顾,相信是维持下来的原因。伴随着两家三联结业,还有一些大陆移民开办的书店也陆续停办。

  再加上怀乡亦关门了,多伦多剩下来的中文书店已寥寥无几。

  和十多年前一片荣景比较,多市中文书店衰落,有相当明显的阶段性。以怀乡书房来看,第一个打击是“911”事件。一个城市的阅读人口毕竟有限,但如果能吸引美国华人游客,阅读人口就可以扩大很多倍。

  “911”之前,每逢周末或美国假期,旅游巴士载来美国华人,营业额就以倍数增加。游客是源头活水,“911”之后,美国海关安检严苛到经常令人不胜其烦地步,过境购物游客顿减,倚赖美国客的多伦多书店业务一蹶不振,直到现在仍恢复无望。这和沙士疫症的打击不一样。沙士肆虐期间,商场门可罗雀,书店生意可以日吃一蛋。但疫症一过,便复元如昔,何以美国游客不能回复以前旧习,故燕重来?怕了海关也许只是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第一代华裔移民老了,有些甚至走入历史,作了古人;土生土长的移民对读中文书刊没大兴趣,或者根本不懂中文,自然就不会过境买书。

  以前,第一代移民有世代更迭,一代凋谢,有新一代从香港来补充,但近十年来,香港移民数目锐减,凋零或回流的人口日增,补充华人小区人口的是大陆移民。大陆移民虽然喜欢阅读,可是购书能力不高。

  阅读开支的预算问题

  大陆移民阅读开支预算比较低,也许可以从报刊略见端倪:香港移民撑得起两份港报在加国的海外版;人数较逊的台湾移民也撑得起一份,大陆移民小区则始终只有免费报纸。当然,在书店门市的“前线观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大陆移民一进书店,往往只是问:“有没有考驾照旳书”。偶尔拿起一本特价书问价,知道是一块钱就往往会嫌贵放下。

  有些看到封面后我们的标价,还会十分诧异说:“这不是人民币订价吗?”以前,我以为这是因为大陆移民初来乍到,大多数技术移民的经济条件不如香港移民,例如他们比较年轻,儿女还需要专人照顾,因而两夫妇只能一个外出就业,收入自然较低,待儿女长大了,情况就会好转。但等到今日,发觉这是阅读开支的预算问题,等于是书店的颓势不可能逆转,只好把它关闭。

  希望我的观察结论是错的。只有主流社会的英文书店才能生存,移民小区中文书店先后消失,毕竟不是可喜现象。(苏赓哲)

【编辑:谢萍】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