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人传统习俗 马来西亚华社售卖春联筹募经费
晋汉省书艺协会售卖的五副春联,中为该会名誉顾问兼活动赞助人之一天猛公刘金荣﹐左2为该会会长汪诚勉﹐左1为秘书罗正棠,右1为副会长陈伟仁及右2为副财政鲁巧慧。
中新网1月9日电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1月9日报道,马来西亚晋汉省书艺协会于农历新年前夕将进行售卖春联活动。
该活动主要与晋汉省的华文中小学校、国中的华文学会配合举行。其宗旨在于传承民间贴春联迎新春的华人传统习俗,并筹募经费。
晋汉省书艺协会的数位书法前辈及会员,以传统中华书法在宣纸书写七言春联,再印刷成美观大方的春联,并已分发给有意协助推售的学校进行推售。
关于春联的由来有数个版本。这里简略介绍其中的一个。春联,在中国古时称为桃符,是古人过年时悬挂在大门两旁,画着传说中镇邪除妖的神荼和郁垒神像的桃木板。后来桃符逐渐被简化,上面只画符咒或只写“神荼”,“郁垒”的名字,并且每年除夕更换一次。王安石在《元日》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指此事。但这种桃符只是为了求神灭祸,祈求吉祥,并没有独立使用对仗句子的意识,所以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对联。
后来中国五代时,符咒和“神荼”,“郁垒”的名字才被联语替代。这起源于后蜀国君孟旭的旨意,即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但因为孟旭不满意群臣所写,便自己提笔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之后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入民间,并深受百姓们的喜爱,所以过年贴春联吉祥语的习俗就一直被传承到今天。
【编辑: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