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钢琴家孙颖迪:在海外学琴的孩子更幸福
中新网2月15日电,据新西兰《乡音报》消息,2月14日,新西兰交响乐团在惠灵顿Michael Fowler中心上演农历新年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带来他的“武侠三部曲”电影音乐作品。一道前来的,还有近年来蜚声国际乐坛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孙颖迪。
在音乐会开始前,孙颖迪接受了专访。在采访中,他向惠灵顿读者展现出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看法。
2005年,孙颖迪在荷兰乌特勒支的李斯特钢琴比赛上一举夺冠,成为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华人音乐家。如今,年方而立的他不仅是独奏音乐家,也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师。对话,自然从他的老本行——古典音乐开始。
等待和挫折,本来就是艺术发生的某些必须条件而已
获得乌特勒支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一名的时候,孙颖迪已经是25岁。虽然有人还是将“年少成名”的称谓留给他,但在当今古典音乐界,这个年龄获奖似乎已经有点姗姗来迟。毕竟环顾四周,从十几岁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并脱颖而出的钢琴家并不少见。
对此,孙颖迪认为,25岁获奖是最好的时候,“既不太老,但又离成熟不太远了”。回顾历史,比他年龄更大才获奖的也不乏其人。在他看来,对于比赛获奖年龄,迟些早些都没太多关系,关键是能不能够符合艺术成长的规律。
对钢琴家来说,参加国际比赛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孙颖迪举例说,一位有才能的选手,如果只是为了大赛出成绩,很早便只练一套参赛曲目而不去涉猎广泛的作品,那么即便他能够早早的斩获大奖,但后来的路一定也不太好走。因此他觉得,音乐上的等待甚至挫折并不能算一种磨练。“等待和挫折,本来就是艺术发生的某些必须条件而已。”
以玩家姿态享受其他音乐
从小时候起,孙颖迪就接受了古典音乐训练和学习。但在近些年,他也投入到了爵士音乐的演奏,而且造诣颇深。
孙颖迪承认,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门类,但他的喜爱都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对于古典音乐的执着,其实是对完美、平衡这些特质的追求,”孙颖迪说,“而对于爵士乐的狂热则出于对自由、变化的渴望。”在他看来,至今看不出爵士乐对古典乐演绎产生了什么负面的影响。而且爵士乐更能淬炼出音乐家的乐智和协作能力,这对于古典音乐而言也是必备的素养。
这次在新西兰演出,孙颖迪将与谭盾和新西兰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谭盾的电影音乐。这同样是对其他音乐形式的尝试。不过,孙颖迪却强调,谭盾的《武侠三部曲》首先是极其精彩和非常重要的当代音乐,其次才是电影音乐。这三首协奏曲所包容的内涵和质感,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影音乐所不能轻易具备的。
究竟,什么才是伟大的电影音乐?孙颖迪的解释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影音乐仍然逃离不出为画面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伟大的电影音乐,比如《星球大战》的配乐,却能够独立成章。伦敦交响乐团每次来华演出最后的加演曲目里一定不能少去《星球大战》的著名段落。
“我对于其他音乐的喜爱和研究纯粹出于自己的乐趣,即便今后有所尝试,目前的想法也主要是以一种玩家的姿态。”
在海外,很多学琴的孩子更为幸福
其实早在2006年10月,刚刚获奖不久的孙颖迪就曾经在新西兰进行巡演。当时,他演奏的曲目相当广泛,从古典时期的莫扎特到印象派的拉威尔。
回忆起那段日子,孙颖迪坦言自己很喜欢新西兰这个国家,主要因为“它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景”,以及一种超越这个快速而浮夸世界的悠然宁静的气质。
身为年轻人,孙颖迪同样追求生活质量。其中,新西兰的美酒就是他的喜好之一,Hawke'S Bay的PINOT NOIR和MONTANA WINERY的CHARDONNAY,都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很高兴能够重返新西兰,希望以后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个神奇的国度。”
其实在新西兰,也有不少华人的孩子在学习钢琴。对这些未来之星们,孙颖迪觉得,“在海外,很多学琴的孩子更为幸福”。因为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不是为了考级、加分而学习一门乐器,而是尽可能地享受音乐的快乐,体悟音乐的美和真,比能够快速准确的弹奏车尔尼显得意义更大。
别给音乐添加太多附加值吧!孙颖迪留下这样的祝语。(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