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梁祝情结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我爸妈最爱的曲子。很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爸爸没事就哼段小曲儿,很好听,但不知道是什么。六岁时,爸妈给我找了老师,要我学小提琴。
练了一段时间后,某天爸爸下班进门,高着嗓子挥着手走到我面前:“瞧,我买了什么?是《梁祝》乐谱,我常哼的曲调就是这里面的。”爸爸很认真地教育我:“要好好练琴,以后拉《梁祝》给爸爸妈妈听。”
又是小提琴!我心里直犯嘀咕,当时我十分讨厌练琴,根本听不进爸爸的话。虽然如此,《梁祝》的旋律因为听爸爸哼得多了,自己也能够哼一段。八○年代后,渐渐地也能从电台里听到《梁祝》的小提琴演奏,好奇这音乐到底写的是什么?原来是个古代爱情传说,先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祝英台抗婚、楼台会,最后梁山伯病死,祝英台哭灵,双双化蝶。
梁祝的故事感动了我,这才联想到爸妈是五○年代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同班同学,也许是有和梁山伯祝英台同样共读共玩的经历,使他们对《梁祝》产生共鸣吧。
九○年代,我到美国读书,然后定居。在美国的二十多年中,庸庸碌碌的生活带走了很多云彩,然而,故乡的歌是永远挥不去的记忆。在开车的时候、在忙家务的时候,时常会听一会儿充满民族韵味的小提琴曲《梁祝》的CD,一解淡淡的乡愁和对远方父母的想念,《梁祝》也成了我的最爱。
今年初回国,与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约在上海东方商厦碰面时,看见商厦里有个人在弹钢琴,弹流行歌曲,我突然想听听《梁祝》的旋律,于是上前冒昧地问他能不能弹一段《梁祝》,他没说话,停了一阵,也许是在酝酿,然后很爽快地弹了起来。演奏流畅饱满,这熟悉的旋律从一个素未谋面的钢琴家手中流出,充满温情令人感动,留下《梁祝》带给我的对人间友善的美好回忆。
梁祝的传说延续了千百年,梁祝的爱情蝶化成永恒,《梁祝》作为中国西洋乐的经典,影响着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作曲家陈钢老师在回忆梁祝的创作过程时说:“谁都没见过梁山伯与祝英台。可是,我们写的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梁祝的爱情传说,更是在书写心中的爱情。”是啊,我们倾听的何尝不是心中的爱情,心中的美好呢?(摘自美国世界新闻网 袁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