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新入管法实行一年 华人生活受影响喜忧参半

2013年07月09日 0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9日电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2012年7月9日,《入国管理难民法改正案》中的“在留卡的交付及实施新的在留管理制度”及“向特别永住者交付特别永住者证明书”两项开始正式实施,到今年7月9日为止,这个法案正好实施一年,它对在日华人的生活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记者通过采访,听取了在日华人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新的入管法带来了许多便利

  这次改正案,对原有的《入管难民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归纳一下这个改正案的内容,可以看出管理一元化、在留长期化、出入方便化、守法严格化等特点。首先,在留管理一元化。这次改正法规定,废除外国人登录制度,建立外国人在留卡制度。外国人入境时,出入境管理局将为中、长期在留外国人发行带有电子IC信息的在留卡,IC信息在留卡将与居民基本系统联动,除有正面半身照片外,还有居民基本系统必要的全部信息和防伪功能。

  原来的入境和在留制度,是由国家签发在留许可,由市町村主管外国人登录,是二元制度。国家没有关于外国人登记信息的调查权,外国人管理颇为分散,有欠精确,有的非法滞在者可以在地方政府得到登录证,地方政府也没有检举非法滞留者的义务,因此留下了非法滞留的温床。而新的《入管难民法》进一步完备连接全国市町村的外国人居民基本系统的联网数据库,国家将对外国人出入境、转入、转出、在留资格变更、期间更新、永住权取得,及是否加入了劳动、社会保险、国税和地方税的交付、雇佣、劳动及社会保障等范围广泛的信息,实行一元化管理。由于信息的通畅,对于外国人的在留信息可以在瞬间掌握,一些情况不用反复调查就可以得到确切的信息,因此简略了许多手续,实现了便利化。

  首先,由于新的《入管难民法》的实施,使外国人出入日本便利化。外国人在一年以内出入日本,可以不办再入国手续;而且办理一次出入国手续,有效期限将延长至5年。

  这对于在一年之内多次出境的在日中国人来说,确实方便了许多。张女士的母亲已经80高龄,最近经常生病,虽说中国有句俗语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对于老人来讲,则常常是“每逢卧病倍思亲”,一卧病在床,就非常想念远方的儿女,因此张女士今年回国的次数特别多。

  要是在新的《入管难民法》实施以前,张女士每次都要办再入国手续, 每次都要花费几千日元,还要一次又一次地跑入管局。

  但是由于实行了新的《入管难民法》,张女士在听到母亲的召唤以后可以利用周末或放假期间拎起旅行箱就走,出境入境畅通无阻,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金钱。

  由于新的《入管难民法》实行了信息的一元化管理,在迁居搬家时也就方便多了, 以前各种手续要经过管辖新迁住址地方政府的多个窗口办理的手续,现在只要提交了变更住址的申请,就被认为已经提交了国民健康保险申请、后期高龄者被保险资格申请、护理保险被保险者资格申请、国民年金被保险资格申请、儿童补贴领取资格申请、米谷配给有关事项申请等,以往外国人搬家时要一一办理这些手续,而改正法实行以后,只要办理一次变更住址的申请就一劳永逸(特殊情况除外)。

  华人陈先生最近生活稳定,经济收入也有所增加,因此新买了一座小楼。陈先生在日本将近20年,也没少搬家, 以往搬家时办理迁居手续非常麻烦,往往花费一整天还没有办完。但是在4月份搬家后,他来到新迁地的地方政府办理手续,从孩子到大人,只用15分钟就办好了一切手续。

  而据共同社7月6日报道,日本“住民基本台帐网”从7月8日起将同样适用于在日外国人。该网络能使全国行政机构共享居民姓名、地址、出生年月等信息。此举除了能简化行政手续外,若在日外国人领取带有照片的IC卡(住民基本台帐卡),还能作为身份证件使用。

  在日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外国人、在日朝鲜人和在日韩国人这些特别永住者去年7月起就已成为住民基本台帐的登记对象,不过适用联网则晚了一年。据总务省介绍,对象人群约有200万人。

  联网后,即使身在居住地所在市区町村之外,也可办理住民票的副本,而且部分行政手续得以简化。外国人等领取IC卡后,搬家时可以通过邮寄和网络提交搬迁报告。

  该网络已经给日本国民赋予了11位的住民票号码,在日外国人则将在8日以后由市区町村政府通知号码。如要办理IC卡,则需要向市区町村提出申请。持有住民基本台帐卡,可以在家里用电脑办理各种手续,方便了许多。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