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观念导致抵触 新加坡华人多不愿捐献骨髓(图)
中新网12月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方丽芳(44岁,会计师)三年前罹患白血病,需接受骨髓移植手术。然而,在找到三名几乎百分百匹配的新加坡骨髓捐献者后,他们却临阵退缩,不愿捐出骨髓,导致手术无法如期进行。
后来在新加坡惟一一个骨髓捐献登记处“骨髓捐赠计划”(Bone Marrow Donor Programme)协助下,一名远在台湾的年轻捐献者赋予了她新生的机会。在工作人员安排下,这名台湾捐献者的骨髓在短短八小时内就送抵新加坡。
骨髓移植手术最终顺利进行,方丽芳这两年多来恢复良好,并在一年前重返工作岗位。
她受访时说,找到匹配的新加坡捐献者时,本来以为自己很幸运,复原机会大,后来听说他们无意捐出骨髓,顿时觉得人生一片黑暗,感到异常无助。
“当时身处生死关头时,我真的很希望别人能帮我。新加坡虽不大,但也不小,却很难找到自愿捐献骨髓的人。但我也能够理解,因为我在患病前对这些问题也一窍不通,所以不会责怪他们。”
计划负责人:愿捐献骨髓者难寻
新加坡“骨髓捐赠计划”属非营利组织,平均每月收到约40个骨髓配对申请,其中有一半来自医院。
国大医院和新加坡中央医院受询时说,如有病人要接受骨髓移植,院方会通过“骨髓捐赠计划”寻找适合的捐献者。国大癌症中心每年进行20至30起异体骨髓移植手术,中央医院每年则有约80起,受惠者大多是新加坡病人。
“骨髓捐赠计划”负责人珍尼·普赖尔(Jane Prior)受访时说,“今年我们在捐献者中发现了72名可配对成功的潜在匹配者,这个人数比去年多出一倍,说明有更多血癌患者有机会获救。这虽然是好现象,但在紧要关头真正愿意捐献骨髓的人还是很少。无论是新加坡还是外国,鼓励本国骨髓捐献者挺身而出仍是一大挑战。”
普赖尔透露,今年已成功协助完成48起骨髓移植手术,付诸行动的新加坡捐献者只有7人。而曾有数据显示,在所有潜在匹配者中,总有约一半人数无法联络或拒绝捐献。她认为,对骨髓捐献的错误认识导致人们产生抗拒和恐惧感。
她说:“一名中年男子在最近一次分享会上说,如果得病的不是他家人,他根本不屑捐出自己的骨髓。我无法认同这类观点,人们不常接触这些课题,因此无法意识到捐献骨髓可以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这么做的捐献者其实都是社会上的无名英雄。”
普赖尔一再强调,随着医学科技发展,骨髓捐献的过程已大有改善,并不会影响捐献者健康,而影视剧中演员在被抽取骨髓时呈现出的巨大疼痛感也是不实的。
目前,注射荷尔蒙是较为普遍的抽取骨髓方式,荷尔蒙先刺激干细胞大量形成,再以类似抽血的方式取得。“骨髓其实就像血液一样,所需白血球在被抽取后,会再重新生长,因此对捐献者身体不会有影响。”
“骨髓捐赠计划”目前有超过5万名捐献者,并计划在接下来三年内招募2万名新捐献者。重获新生的方丽芳说:“多一名捐献者对患者来说,就是多一道生存的曙光,希望人们能保持开放心态,多了解骨髓捐献的作用,帮助像我一样有需要的人。”(杨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