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华人在英国投资房产 与按揭借贷公司矛盾频发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近年,大批华人在英国投资房地产,除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也有英国本地华人购屋买公寓。外地的华人大多以现金购买,而本地华人一般要借银行按揭。最近一段时期,不少华人因为按揭事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矛盾,个别甚至需要上法庭解决。
林先生夫妇来自中国上海,2001年在获得英国永居身份后,他们在西北伦敦的温布利开了一家外卖店。店楼上有两房一厅,一家三口楼上楼下生活、工作,井井有条。五年后,林氏夫妇攒够了30多万英镑,有意投资房地产。
他们看中了北依岭(Ealing)的一个四房独立屋,成交价格为76万英镑,他们以自住性质,银行同意贷款,按揭利率是浮动,为0.5%加上央行的规定利率。
两个月后,房屋成交,林先生一家搬入新居。半年后,他们搬回外卖店楼上,林先生说:“住家与外卖店仅10分钟车程,还是有诸多不便,尤其是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在身边,太太晚上在家照顾孩子,外卖店就得再雇一个人”。
很快,林先生将新居租出去。林先生是个守规矩的人,做事有条不紊,每个月按照规定付按揭,与银行相安无事。
2012年7月,银行突然找上门来,银行获悉他将房屋租给他人,要求林先生补交按揭的差额。林先生一头雾水,后来在会计师的解释下才明白哪里出了岔子。
2007年林先生借银行的按揭为浮动利率,0.5%加上央行的基本利率,当时的基本利率是5.5%,林先生付的按揭是6%,每月3200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央行利率一路走低,从2008年的5.25%调低到2009年的0.5%,而0.5%的超低利率一直延续到今天。林先生每月按揭也从3200镑降到2400镑,一年节省近1万英镑,五年节约5万镑。
与世界各国一样,英国银行房屋按揭有自住和投资两种,后者的利率通常比前者高出1-3%。林先生的银行表示,按揭合同明确规定,房屋出租必须先征得银行同意,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所谓费用包括利率差、手续费。
家住威尔士斯旺西的姜先生近日遇到同样困绕,只是他的麻烦更大。姜先生很早就在斯旺西经营一家餐馆,他已有一个三房一厅的公寓。2010年他听朋友介绍,英国房价开始回暖,投资房产稳赚,于是跟家人借了35万镑,跟金融公司借了43万镑,在伦敦买下一栋四房一厅。房子很快租出去了,房租足够支付按揭,一年后房价涨了4%,第二年6.5%,去年更是增长了7.2%。
去年底,姜先生收到借按揭的金融公司来信,指姜先生有欺诈嫌疑。因为当初借钱时,姜先生声称自住,不会对外出租。据他们的调查,该屋自2010年10月买下后,一直住着房客。而自住与投资买房出租的利率相差很大。
金融公司强调,当初姜先生实话实说,可能根本借不到按揭,他们认为姜先生一开始就是欺骗。一位经办人口头威胁,姜先生必须按投资出租房的利率补上差价,否则或报警,或提前收回借款。
记者了解到,英国有关按揭房对外出租的法规并不详尽,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林先生和姜先生的做法都违反了按揭合约。按照相关规定,借按揭必须如实提供信息,其中要点是自住按揭是不能对外出租;如果日后需要出租必须获得借款银行或按揭贷款公司同意,调高利率或者付一定的手续费。
记者获悉,目前较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会一次性收取一笔费用(有几百到几千镑),余下按揭年限较长的,有可能提高利率。而类似姜先生这样明显故意欺骗的,严重地说可以报警治罪,轻的处理有可能要求补上差价、调高利率,或银行终止合约强行收回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