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大陆游客赴日疯狂购物 前9月消费达216亿元

2014年11月25日 13:43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中国大陆游客赴日疯狂购物前9月消费达216亿元
中国大陆游客赴日疯狂购物。

  据Record Japan网站11月25日报道,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JNTO)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的访日外国人游客人数达到了127万人次,创下了历史单月最高记录,而2014年1至10月的累计游客数已经达到了1100万人次,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游客人数(1036万人次),预计全年访日游客总人数将达到1300万人次。

  访日外国游客人数的增加,主要存在两大因素。其一是日元持续贬值,其二则是日本国内的免税商品种类扩增。1至10月份累计1100万人次的访日游客人数按照国家和地区划分,中国台湾地区游客人数最多,达238万人次,其次分别为韩国(224万人次)以及中国大陆(201万人次),其中中国大陆游客的同比增幅达到了80%,中国台湾与韩国分别仅为26%和7%。

  另外,中国大陆游客的旅行消费金额也非常显著。根据日本观光厅10月31日发表的“访日外国人消费动向”显示,2014年7至9月份的访日外国人旅行消费总额达到了5505亿日元(约人民币286亿元),其中约1847亿日元(约人民币96亿元)来自中国大陆游客消费,占到了全体3成以上,中国大陆游客的消费金额比2013年同期(913亿日元,约人民币47亿元)增加了近2倍。

  1847亿日元的旅行消费按照类别划分,约半数(948亿日元,约人民币49亿元)为购物消费,消费金额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2013年访日外国游客数旅行消费总额约为1.4万亿日元(约人民币728亿元),其中超3成来自中国大陆游客,可以看出中国大陆游客的购买力之高。

  中国大陆游客购物消费按照商品种类划分,人均购买单价最高的商品是“相机、摄像机、腕表”,达到了8.1万日元(约人民币4200元),其次分别为“电器商品”(5.2万日元,约人民币2700元)以及“服饰、包、鞋”(4.9万日元,约人民币2500元),据统计,约4成的中国大陆游客都办理了商品免税手续。

  调查还发现,中国大陆游客在日本购买的商品当中,满意度最高的是“电器商品”,达14%,其次为“服饰、包、鞋子”(10%)和“化妆品、香水”(9.4%)。

  在银座、秋叶原、台场等设有综合免税店的家电连锁店“LAOX”每年都会接纳超过70个国家的外国游客,其中超5成都是中国大陆游客,统计显示,截止2014年10月,到访该连锁店的累计外国游客数已经达到了201万人次,预计全年将达到250万人次,在以中国大陆为首的外国游客消费刺激下,LAOX的营业额以及营业利润也大幅上升,预计全年的营业额将达到13.5亿日元(约人民币7000万元),并实现扭亏为盈。

  根据日本百货店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免税制度改善以及中国国庆节的双重利好因素作用下,2014年10月份日本全国百货店的到访外国游客数以及面向外国游客的营业额均同比增加了2倍以上。10月的营业额达到了86亿日元(约人民币4.5亿元),创下了历史单月最高记录。统计显示,2014年1至9月赴日中国大陆游客数的旅行消费总额达到了4160亿日元(约人民币216亿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了近2倍,其中的购物消费达到了近2200亿日元(约人民币114亿元)。对此,日本政府观光局表示:“随着10月1日起新免税制度的实施,加上针对普通消费者以及旅行公司的宣传扩大,预计今后中国游客的访日意欲以及消费意欲还将进一步扩增。”

  另一方面,全体访日外国游客数1至9月的累计旅行消费金额为1.46万亿日元(约人民币759亿元),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1.41万亿日元,约人民币733亿元)的消费额,而其中中国游客的“爆发式消费”做出了绝对的贡献,随着访日外国游客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消费力上升,日本各零售商家之间的外国顾客争夺战势必也将愈演愈烈。(王欢)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