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名孔子学院教师的肯尼亚记忆:命运的转折

2015年01月14日 15: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谢谢您,让我从一个农村的小男孩,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人才,改变了人生。张老师,新年快乐。”2015年新年伊始,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德萍收到了不少来自非洲的问候,学生肯尼迪的这份祝福把她的思绪拉回过去。

  尽管已经离开肯尼亚4年,张德萍依然忘不了2007年至2011年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时光。

  “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我对人生意义的界定,更让我体验到,汉语言文化教育能真真切切改变一个地区青年的人生命运。”她说,自己的人生体验中再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了。

  那些一边吃力学习汉语、一边打工补贴家用的孩子们,如今有的远赴英国留学,有的来到中国,成为浙江大学博士,有的就职肯尼亚政府部门,还有的已经创业成功……在平凡之路上,他们创造着各自的不平凡。

  天津师范大学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于2005年合作建立了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

  两年后,张德萍被选派前往内大孔子学院。正是在非洲的四年多时光,使她从一名单纯的语言文学教师,进化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联合国《2014年人权发展指数》报告指出,肯尼亚基尼系数为0.477,是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肯20%最富裕人口收入是20%最贫困人口收入的11倍有余。

  张德萍在肯尼亚的几年里,正是肯尼亚动荡不堪的岁月。2007年肯尼亚大选引发骚乱,让整个国家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初到内罗毕,眼前的孔子学院只有一间教室、一个班、十几个学生。语音实验室还在调试当中,没有办公室,资料室兼教室兼办公室是唯一的活动场所。

  夜里完全没有路灯,抢劫率太高,人们都不敢出门;常常停水停电,一停四五天甚至半个月,刷牙洗脸都成了奢侈……不过,与当地人民的艰难生活相比,这些都不算什么。物价飞涨、粮食紧缺,让不富裕的人们“雪上加霜”,很多家庭不得不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每天用餐次数,儿童们处于营养不良和饥饿状态。

  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们,一入校就要靠国家贷款,兼职打工赚钱维持生活。生活重压之下,本应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们,在忙碌中迷茫,失去了方向,看不到未来。

  看到学生们吃的是棒子面,连买菜叶的钱都没有,张德萍就偷偷给学生钱贴补家用,为学生买食品、生活用品。肯尼迪第一次有机会到天津师大参加短期培训时,找遍亲戚竟然凑不够机票钱,是张教授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但她深知,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能够在各种场合用汉语表达自己,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改变命运,赢得未来。

  一个汉语角很快建成。在孔院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逐步开始学唱中国歌曲、观摩中国电影、聆听中国知识讲座、了解中国风土民情,后来发展到学习太极拳、舞龙舞狮、排练话剧等。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极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生活内容,提升了文化素质。

  孔院还努力扩大学生的实践基地,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走出去,到当地的华人公司实习。学生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解决了经济困难,又积累了实践经验。

  贫困加剧了内罗毕的治安混乱。来自中国的孔院志愿者们,屋子曾被洗劫一空;张德萍也在组织活动时先后丢了三个手机、一个相机。

  “品德是孩子们立足于社会的根基,也是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根本。”张德萍说。为了帮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除了汉语教学,她还倡导感恩教育、爱心教育、荣誉感教育。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传授点滴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他们从被动消极到主动牺牲打工时间参与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团队协作的快乐,也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从2008年开始,内大孔院学生们开始在汉语桥比赛中脱颖而出。2007年第三届汉语桥比赛时“找不到一个合适选手”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肯尼迪的命运也是在这时开始发生转变。2008年,他获得当地汉语桥比赛第二名,2009年又赢得第一名,并于同年获中国国家奖学金赴天津师范大学深造。

  通过比赛,肯尼迪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扩大了交际面,建立了朋友圈;在专业上,他选择了计算机系,积累了专业知识;在兴趣爱好上,他学会了太极拳、武术等,经常到大使馆表演。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变得成熟而自信。

  “在我学习汉语、爱上中国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会不同于父辈。”肯尼迪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兽医,有12个孩子,肯尼迪是长子。弟弟妹妹们如今都以哥哥为榜样。

  在2008年汉语桥比赛中获得当地一等奖的露西,同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到中国读研,现在已经在上海工作。

  一个叫内国的孔院学生也让人印象深刻。尽管年龄最大,吸收知识能力较慢,但他以近乎亢奋的状态疯狂学习,刨根问底。如今,内国与中国人合伙办起了企业。

  改变了学生命运的孔子学院,也在实现着自身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天津师范大学与内罗毕大学正式签署协议,首开非洲孔子学院硕士层次学位教育先河。

  今天的内大孔子学院,由最初的一个班、十几个学生,发展到本科班、硕士班、培训班等各类在校生共500多人,从最初的3名中国教师,发展到拥有丰富师资的真正学院,并被媒体誉为“中肯教育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说,十年来,我们始终奉行有益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在合作中加深友谊、了解,发展事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孔子学院落户非洲,为中非友谊写下美丽注脚。

  孔子学院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发展轨迹,也影响了张德萍的人生观,让她重新定义生命的价值。

  回归国内平静生活,张德萍仍时常忆起在肯尼亚的“苦日子”。“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你去寻找和挖掘本我,获得心灵的净化。”张德萍说。

  “当孔子学院作为非洲的一朵文化奇葩在肯尼亚人心中绽放时,一切一切的苦都已经微不足道。”她说。(记者任沁沁)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