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至少43位东南亚中文报刊工作者在抗战中牺牲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杨凯淇 郝爽)中国新闻社原社长郭招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据史学工作者最新研究确认,至少有43名东南亚中文报刊工作者在抗战中被日军杀害。
“众所周知,日本侵略中国之后,南洋华侨同仇敌忾,积极支持中国抗战。”郭招金说,日军铁蹄踏进东南亚之后,展开针对爱国华侨的大屠杀,“积极宣传抗日的海外中文报刊工作者更成为日军的追杀对象。”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后人已很难知道先烈们完整的事迹。“感谢当年泰国报人王德海多方收集资料,并在晚年撰写的《风雨东南亚——日本南侵时期的东南亚中文报刊》一书中,留下的二战期间东南亚中文报刊工作者坚持抗战宣传的点点滴滴。”郭招金说,正是这本书,加上其他东南亚报业史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才让世人知道了先烈们的名单和事迹。“当然,这是很不完整的。”
郭招金介绍说,1942年菲律宾失陷时,当地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日报《华侨商报》社长于以同等人被捕。后来,日军企图胁迫其将已经停刊的报纸复刊,充当宣传工具,于以同严词拒绝。1942年4月15日,于以同在华侨义山从容就义。
在泰国曼谷,《中原报》创办人蚁光炎因积极组织宣传抗日也上了日军黑名单,被日本特务指令汉奸刺杀。当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称赞他“素为华侨所敬仰,抗战以来,贡献甚大”。
类似的悲剧也发生在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许多中文报人因抗日被关押或遭杀害。当时的马来亚槟城《光华日报》书记陈文彬甚至遭日军施灌水酷刑而亡。
郭招金告诉记者,日军情报机构曾将新加坡定为“全南洋华侨抗日援国民政府运动的基地”,因此在占领新加坡后进行了一场“新加坡大屠杀”,至少3万名华侨遇难,殉难的华文报刊从业人员中仅在《星洲日报》、《总汇报》、《南洋商报》供职的华文报人就达10余人。
“即使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多位抗日报人仍遭到日军残留势力的捕杀。”郭招金惋惜地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郁达夫就是在抗战胜利后惨遭杀害的。他介绍说,郁达夫等人早在1938年就到新加坡组织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新加坡失陷后,郁达夫避难途中曾写诗明志:“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郭招金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人们应该记住这43个平凡而又光辉的名字,并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他们是为捍卫人类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海外中文报刊工作者:
郁达夫(新加坡)、蚁光炎(泰国)、于以同(菲律宾)、颜文初(菲律宾)、黄凤翔(菲律宾)、蔡及时(菲律宾)、陈雨长(菲律宾)、黄世祖(菲律宾)、陈烈德(菲律宾)、杨孙铸(菲律宾)、何管鲍(菲律宾)、曾满麟(菲律宾)、李景埕(菲律宾)、叶国炘(菲律宾)、虞澄华(菲律宾)、纪楚维(新加坡)、郑卓群(新加坡)、彭佐良(新加坡)、林朝平(新加坡)、沈良牧(新加坡)、林道盦(新加坡)、庄朝松(新加坡)、陈重庆(新加坡)、叶时候(新加坡)、许贻瑶(新加坡)、王君实(新加坡)、陈应桢(新加坡)、陈文彬(马来西亚)、谢国仁(马来西亚)、陈毛猪(马来西亚)、谢佚(马来西亚)、江晃西(马来西亚)、方壮志(马来西亚)、谢永吉(马来西亚)、温志新(马来西亚)、杨克(马来西亚)、饶双火(马来西亚)、戴清才(马来西亚)、李莫成(印尼)、吕棠(越南)、霍健来(越南)、许诚(越南)、彭铨宗(柬埔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