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田县委书记:搭平台打“侨牌” 引侨商回归
中新网丽水4月22日电(记者 李婷婷)“别井离乡过番去,魂牵梦萦寻根来。”随着“浙商回归”号角的吹响,带着一颗真心,从出走到回归,如今越来越多的侨商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我们在思考,如何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各种华侨元素回归,发挥更大的作用。”浙江丽水人大政协“两会”正在进行,青田县委书记戴邦和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青田正谋划新举措,让海外华侨真正能够回得来、有事做、谋发展。
积极搭建华侨回归创业平台
青田是国内著名的侨乡,有着300余年的华侨史,该县55万人口中有33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地区。经过多年拼搏,这些海外华侨普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厚的智力资源以及广泛的商业人脉。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青田华侨开始返乡,进行二次创业。
就此,青田也审时度势,积极搭建华侨回归创业平台。
而在青田县政府开设的投资项目中,最接地气、最受华侨欢迎的无疑是当地着力打造的侨乡进口商品城项目,其致力于让世界各地华侨把所在居住国的优质名品带到国内。据了解,该市场自2015年1月27日开业以来,截至2016年12月底,总销售额已突破7亿元。
“家乡有需求,在外的华侨也有需求,进口城的建设就是件互利双赢的事。”据戴邦和介绍,短短两年多时间,当地已吸引了一大批侨商在侨乡进口商品城内投资开铺,“到目前已有三百多家店铺,四万多种商品,一百多家公司。”
在戴邦和看来,华侨要素回流有多种方式,初级方式是以前华侨回乡捐助社会事业项目,即致力帮扶贫困户、建学校或修工程等公益项目。“最近几年,政府通过搭平台的方式,引导华侨回归家乡二次创业,这就从初级模式向中级模式转变了。”
盼设侨乡经济试验区
戴邦和告诉记者,为了搭建符合不同侨胞“口味”的投资平台,眼下青田正着手梳理上百个适合华侨回归投资的项目,涉及领域从原来的房地产、水电站项目,拓展到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开发、旅游、养生养老等各个方面。
他认为,要仔细研究好华侨特点和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一要探索适合华侨参与、独具特色的新业态、新产业、新项目;二要在传统行业和产业中谋划针对侨资融入的好方式、好思路;三要帮助和引导华侨在回乡创业中享受现有的政策福利。
“未来我们想,能不能在青田设置一个侨乡经济试验区,通过出台优惠的政策来吸引更多华侨回归,从而形成一个好的氛围,让华侨主动回来参与建设。”戴邦和说,这其实就是华侨要素回归的高级模式。
在他的设想中,除了吸引华侨简单的资金及项目回流,更多应关注能否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及先进技术。“但要实现这些,都需要政策引领。”
“华侨要素回归对我们青田来说是一个必须要研究的大课题,我们不能只单一停留在初级或中级模式上,未来应该是三种模式多元存在的局面。”戴邦和说道。
记者了解到,青田已出台许多鼓励侨商回归的政策,并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近年来,青田大力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和“青商回归工程”,累计引进浙商回归项目79个,实现合同利用资金205亿元人民币,实际到位资金78.40亿元人民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