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媒:年增3000中国移民 日应识时务笑脸迎芳邻
中国侨网7月22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侨居日本的中国人多数以谋生和找出路为目的,东渡日本。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如今旅居日本的中国新移民,背景和过去大不相同,并且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大社群。近期,日本舆论界留意到这个现象与变化,并呼吁日本社会改变观念调整心态,学习与中国邻居和睦共处。
日本当局近期发布了旅居境内的外国人统计数据,其中因工作和学习到日本居住的中国新移民有87万7000人,比上次在2000年调查结果的32万人多达近两倍。有报道指出,这一官方数据不包括已获得日本国籍的华人,若是加上这个群组和非法居留务工的中国外劳,目前日本境内的华人数目估计已突破100万。
在旅日外国人当中,旅日华人占比最高,达29%。尽管日本政府并未积极推动吸引移民的政策,但申请入籍的中国人有增无减。据日本移民厅发出的统计数字,目前日本的华裔公民已有约1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000个。
据统计,仅是东京的江户川区、新宿区、江东区、板桥区,以及丰岛区的有约20万人。这些区自然形成大小不一的“中国城”,处处可见写上“中国”两个大字的商店,颇具中国地方色彩的餐饮店如“四川麻辣”“东北拉面”等更是不胜枚举。总之,中国人的存在感还在日益加增。
中国和日本向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随着旅居日本的中国人数不断增加,日本人如今越来越切实感受到中国人是他们的“邻居”。
家住江户川区的日本人安藤朗受访时说:“下了班搭乘电车回家,一下车就听到周围的人都讲华语,这让我感觉不像是生活在日本。我居住的公寓里,中国住户在增加,左邻右舍都是中国人,连公寓住户的联络会会长也是中国人。”
“爆买”是日本媒体近年来新创的词汇,指的是中国游客大手笔购物消费的现象。这个词汇如今也运用在住房领域,衍生出了“爆住”新词,即指中国人在日本大手笔买房的红火现状。
日本舆论提醒日本人 不要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人
“中国城”普遍出现开始让一些日本人感到不自在或不习惯,甚至可能发生摩擦;不少有识之士指出,这种摩擦与矛盾很多时候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因此,日本舆论界近来频频提醒日本人,不要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人,应该重新认识周围的中国人。
此外,日本一些地区也基于中国居民持续增加,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避免摩擦。
丰岛区的池袋率先出台了“多文化共生推进”计划。该区有许多中国人开设店铺,在还未推行“多文化共生推进”计划之前,由于缺乏沟通,以致经常出现治安问题。后来,这项计划让开店的中国族群以“东京中国城池袋”名称建立协调平台,让该区做生意的中国人能与当地商家和平相处。
在琦玉县的川口市,由于市内居民高龄化而出现了许多空置房。为了解决问题,该市将这些空置房建成40年地契的公共住屋并开放迎接外国人,有2000多个单位的公共住屋吸引了许多中国人申请入住。为了使这区顺利迈向“国际化”,该区管理委员会做好准备,积极主办活动来促进当地人和中国人的交流。该市还因为这项努力而获颁“地球市民奖”。
据介绍,川口组屋区管理委员会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公共住屋周围张贴各种“大字报”。例如,在超市以温馨句子提醒“用完了篮子请放回原处”;在幼稚园附近,张贴了大字报“讲话不要太大声”;组屋走廊里也叮嘱“不要在阳台上吐痰”。
该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说:“公共房屋区里的日本老人需要清静,如果大声说话必然引起纠纷。遵守规矩,抓牢执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这是和谐相处之道。”
日本媒体大篇幅报道了这些成功例子,向各地民众宣导应正面迎接新邻居,以减少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这些报道指出,居民之间要和睦共处,重要的是必须事先把规矩说清楚。生活上的习惯固然不同,但是要为彼此的立场着想,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日权威刊物提醒日本人 不要轻视中国人
日本权威财经杂志《周刊钻石》最近刊登文章提醒日本人不要轻视中国人,因为中国经济崛起后,带动提升了旅日中国人的地位;中国人已经走出贫穷,变得更富裕。
该刊物分析了几十年来旅日中国人的变化。文章指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到日本求学,除了少数国费生,大多数是工读生。他们课余大都在餐馆和工厂打工赚取学费。当时中国人给日本人的印象就是“穷苦”。
2000年前后,日本的地方大学为了填补劳动力日渐减少的空缺,引进不少“冒牌留学生”供应给地方企业当外劳,日本媒体报道的中国人的形象进一步负面化,旅日中国人被概括成“到日本只为赚钱”的群体。
如今,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数都打扮新潮,不少经济能力好的父母还为孩子在日本购买房子。这些旅日中国人大多数居住在东京等大城市。此外,现在到日本工作的中国人也都是白领阶级,不再像以前的中国人那般干的几乎都是体力活。
《中国知识分子向往日本》一书的作者中岛惠说:“日本社会对中国人的认识不足,还停留在至少10年前的印象,以为他们到日本是为了打工求存的。其实现在旅日的中国人社群不但在数量上增长,在素质上也大大提升了。这些年来,申请到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日本人应当对旅日中国人有新的认识,才能适应一个跨文化的生活圈。”
日本的外国人入境管理当局的数据指出,申请到日本居住的受高等教育的外国人里,中国人的数目一直是最多的。2012年,日本当局批准居留的数百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外国人当中,有56.2%来自中国。2016年,日本批准的外国高等教育人才的准入证数量中,中国人的占比达65.3%,那一年有3000多名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移居日本。
以前,很多旅日中国人是给日本人打工,现在日本人开始发现,雇用他们的老板可能是一名中国人。
41岁中野亮任职的IT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中方总部派出的管理团队清一色是中国人。中野亮谈及和中国上司沟通的感受时说:“生平第一次接触中国人,起初很害怕他们会拿日本人开刀,但后来发现中国老板还算温和,而且做事灵活。”
日本高中和商社重视中文
日本社会和其他地方一样,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成就已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不得不重视中文,日本的高中开始鼓励学生以中文作为第三语文。
目前,日本境内华侨开办的国际学校不多,可是需求却日益增多,以致国际学校的学额一个难求。
据悉,等候学额名单上除了居住在日本的华人子女,还有不少日本人的孩子。
经常出差到中国的佐佐木俊准备让两个孩子都去华侨国际学校补习中文。他告诉记者:“这10年来,我公司经营的业务主要在中国,每次到中国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进步。以前,日本人向欧美看齐,谈到国际化时脑子里只有英文。现在,虽然英文还是第二语文,但我相信再往前20年,不懂中文必定是要吃亏的。”
日本企业鼓励职员学中文
日本企业更是直接感受到这方面的需要与压力,纷纷鼓励职员学习中文。
伊藤忠商社是最早在这方面立下规定的日本公司。这家企业从2015年起就将中文列为公司里的“第三语言”,要求公司三分之一的员工必须接受华语资格鉴定考试,以塑造“1000个中文人才”作为公司目标。这个目标已在今年2月实现。
人数突破百万的旅日华人社群逐渐壮大后,他们要求公平和不受歧视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有旅日中国人评论家就直接指出,日本社会不能再忽视这些声音。
近期,一名在日华侨企业家接受日本杂志采访时这样批评:“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仅仅是小学程度,日本有必要尽快从这些肤浅和带偏见的思维中毕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很多是半工半读,出生于湖南的中国人李小牧就是其中之一。
李小牧原本是舞蹈演员,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在东京的红灯区里当清洁工。在日本摸爬打滚几十年后,现在不仅在新宿区开餐馆,还时常在新闻周刊上发表言论。
李小牧已入籍日本,并在上届新宿区议员选举时出来竞选。他曾在受访中谈及切身感受,称他旅居日本太久,无法做个日本人,但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但也正因为这一特点,让他决定从政,要为旅日中国人发声,同时协助中国人更好地融入日本社会。
调查分析,日本人对中国观感不佳,主要是因为政治课题,有56.7%的日本受访者称是“岛屿纷争”课题,让他们对中国难存有好印象。中国网民的反应则有人认为日本人过度循规蹈矩、日本社会过于拘谨,稍微松散就引来周遭严肃的眼光。
调查:中国人对日本观感改善 日本人对中国印象欠佳
中日共同民意调查在去年年底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对日本的观感有所改善,但日本人对中国的“反感”度仍偏高。
这个由中日联合进行的例行调查显示,在中国受访的群众有三成表示“对日本有好印象”。这个观感在曾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群里占了六成。反观日本人,却有九成对中国没好印象。
调查分析,日本人对中国观感不佳,主要是因为政治课题,有56.7%的日本受访者称是“岛屿纷争”课题,让他们对中国难存有好印象。
近期日本网站“搜寻中国”(China search)也探讨了“日本人如何看中国人”这个课题。其调查方式是在美国的网络平台上收集中日网民的意见。来自日本网民的多数意见说,他们并不讨厌中国人,只觉得中国人的一些作风让他们感到不自在。最普遍的举例是中国人说话声量太大、不遵守规矩。
中国网民则有人认为日本人过度循规蹈矩、日本社会过于拘谨,稍微松散就引来周遭严肃的眼光。
许多网民反馈说,在日本常有一种被人盯住的感觉,人人都很在意别人如何看自己。此外,日本人很讲究礼仪,不容出差错,否则就会遭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