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6日电 据南非《华侨新闻报》报道,中西学校在外部形制上大体相同,学生们都是在有黑板的教室里上课,学校都有运动场和计算机室等硬件设施,学生们学习时都要使用教材,要做课后作业,还要参加阶段性测验以检验学习成果。但是由于交流方式以及各国文化背景差异等原因,导致了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同。而各国历史、文化及现实国情的不同又使得教育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因此,华人学生们在中西校园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两地教育体系差异大
南非的教育体系沿袭西方教育模式,课堂环境相对宽松。虽然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随便讲话等不合规范的行为也会加以提醒制止,但不会像国内学校那样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方式方法也不是那么强硬。当地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只是去帮助及指导学生。老师在课堂上鼓励提问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交流能力,师生间对问题的解答往往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对也算不上多么严重的错误。
而在国内,由于受尊师重道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的权威性普遍高于南非同行,学生对老师往往十分尊重,师生间的关系模式是上下级而非平等的。
以中途转学回国内念书的小T为例,原本在南非学校内十分活跃的他因为在课堂上经常提问,打断老师的讲课思路,惹得老师十分恼火,认为他扰乱课堂秩序,不守规矩。在南非做生意的父母原本是考虑到国内基础教育比较扎实、“老师管得比南非紧”而将小T送回国内读书,却没考虑到孩子对不同教育环境的适应问题。在听到儿子打电话抱怨时,家长也感到十分无奈,只能劝他遵守学校的规矩,适应现在的环境。
升学压力程度不同
在中国,中学生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因为人口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们早早就考虑到了子女将来的就业问题。
孩子们从小就被要求拿高分、好名次,进名牌大学。中国老百姓自己对子女教育投资的热情极高,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就为他们报名各种补习班,甚至不惜为孩子买钢琴等奢侈品。有的家庭为了能给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如“孟母三迁”一样数度搬家。很多家长自己省吃俭用,甚至借钱也要供孩子上学。中国人在子女教育方面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在西方国家也是很少见的。
国内学校往往把升学率作为第一办学要务,学生们的学习时间长,每天有各种科目的大量作业要完成,周末要补习,三天两头还要进行测验,而课外基本没有太多娱乐时间。
南非的学生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就放学,然后有大量的时间做些学业以外的事,或者进行体育运动。南非的学校往往对体育十分重视,经常会举办运动会等活动,也会组织各种俱乐部供学生参加,定期还会有体育联赛等。如果学生在省际或以上的体育赛事中获得名次,会得到学校方面的大力表彰。
南非大学“宽进严出”
在对学校,尤其是大学制度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南非大学往往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则恰恰相反。
小D在国内经过辛苦的高三生活与高考这一人生重要关口后进入大学,忽然发现与每天7点上学,8点放学,周末还要加课的高三时光相比,大学生活显得无比轻松。而在转来南非上大学后,除了语言难关之外,课业压力一下变大。学人文科学的小D发现,国内的大学每学科往往只指定一本教材,考试题目中客观题占很大比重。
而在南非,学期开始时每科讲师都要发一本教学提纲,注明课程每一阶段需要学生阅读的书目及章节,一门课涉及到的参考书目有时候能达到几十本,而且论文及小测验等考核发生得十分频繁,分数也都要计入期末成绩。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的小D每天都在图书馆中度过。
而根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毕业的南非中学生中只有20%达到升入大学的标准。而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中,许多人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大学学业。尽管南非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但是全国范围内高技能职位的空缺率却是日益加大。
在科学和数学领域,南非的学生表现欠佳,水平还不及来自更为贫困的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邻国的同龄人。
因此,来南非留学并选修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受惠于国内的基础教育,往往占了更大优势,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对南非兰德集团张晓梅董事长的采访中,她对南非教育制度的灵活性表示了赞赏。
张女士表示,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学校比较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孩子动手及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如南非学校,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接触及适应的能力往往不足。中国的人口多,升学就业压力大,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有前途。而南非的学生即使上不了大学也会有其它就业出路,学生们没有那么强烈的危机感与竞争意识,学校生活也相对比较轻松。
南非与中国的教育制度孰优孰劣,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的。家长及学生看待问题的观点及角度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要面向未来世界的,如何根据两地教育的不同特点,为子女做出最好的选择,相信是华人家长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何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