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子女,由于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特别是生活经历乃至传统素养的不同,“代沟”本来就存在。而子女到了国外,势必受到当地的影响,变得“洋气”,加上探亲老人如果不懂外语、不了解所在国情况,就扩展了“土洋代沟”。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生活习惯以至爱好等,都可能产生矛盾或隔阂,如果子女的发展境况不如老人所预想的好,问题就更难解决。如何做到“有代无沟”,值得探讨。
难寻天伦之乐
我与太太6次到美国探亲,看到许多探亲老人与子女,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很理智,相处得很好。他们聚天伦之乐,互爱互助互让,和衷共济,把家庭搞得很和睦。但也确有因处理不善而发生令人惋惜的事情。
记得我们头一次到辛辛那提探亲时,就遇到一位从重庆来探亲的妇女,她几乎是向我们哭诉了她的困难。原来她来辛城3个月,听不懂英语,看不懂电视,可儿子忙工作,又没时间带她游玩。孤独难熬,度日如年,她实在待不下去,因此非要儿子买机票送她回老家不可。
其实,类似遭遇的老人不少。有从南京来的老两口,到与洋人结婚的女儿家探亲,因为生活习惯、想法不同,可能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美国人不喜欢和父母同住,尽管老两口懂英语,可洋女婿绝少与之交谈;小两口爱吃西餐,老两口爱吃中餐,只好各自开炉做饭;小两口外出或旅游,从不带老两口去,老两口只好闷在屋子里摇头叹气。如此探亲之旅,何来天伦之乐?!
常有的是,探亲老人与子女在经历了欢天喜地的相聚热潮后,亲情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彼此在日常生活中,在处理家务和子女教育乃至看待时事等问题上,很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往昔的隔阂也会“沉渣泛起”,导致大家都不愉快。有些老人为此心情抑郁,不得不打道回国。
凡此种种,实在令人痛心。而发生这类问题,通常是各方都程度不同地负有责任,值得思考和吸取经验教训。
与时、与地俱进
我与太太到美国探亲,一直与女儿家和谐相处,不能说没有“代沟”,但不明显,没有闹过大的矛盾。现在看来,主要是因为无论从精神领域还是物质领域来说,我们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我们也受过大学教育,虽然年老了,可思想、行动上始终注意与时、与地俱进,力求跟上时代,融入当地社会,不忘做点有益祖国和社会的事,因此与晚辈有共同语言。在看待时事、特别是国家民族大事上,遇到分歧时求同存异,表明态度就适可而止;在择业、选房、家政和小孙女教育等方面,大主意由女儿他们拿,我们最多也只当当参谋,“客随主便”,不横加干预。而在实践上,特别是在孙女教育、日常生活、家务等方面全力支持和配合,这就营造了和谐协作的氛围。毕竟子女长大独立了,他们有知识、才华,完全可以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何况这个家终究是他们的家,我们只是“过客”而已。
从物质保障方面来说,要体现对彼此精神生活的关照。除每周坚持至少一次到市面上吃中餐或品尝异国风味外,女儿女婿也很重视从物质上保证让我们能享受到文化生活。
在前4次探亲期间,他们创造机会让我们到英语进修学校学习,既提高了我们的英语水平,又增进了对美国的了解,也得以广交朋友,融入当地社会,充实探亲生活的内涵。特别是他们长期坚持给我们订阅中文报刊,除《世界日报》外,主要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安装了能接收国内央视、凤凰卫视等几十个频道的电视装置,这就使身在海外的我们,仿佛生活在国内一样,时刻都与祖国连结在一起,我们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祖国和世界的大事,能观看精彩纷呈的文娱体育节目。这样,我们也与时、与地俱进着。
可惜的是,我们许多海外华人家庭,往往强调“没有时间”看中文报纸和电视,忽略了这项花钱不多而价值连城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对有老人或亲友来探望、需要填“代沟”的家庭来说,是莫大的损失,应该及早补救。
用情感填平“代沟”
提高自身素质、化解乡愁孤寂,对填平“土洋代沟”都大有好处,更不用说也能带动我们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华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
我们的女儿还特别重视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她很注意收集有关旅游讯息,让我们到各地深入了解民风民俗民情。比如让我们参观各种博物馆、展览会、大小庙会、农庄、鱼场、园林、动植物园,参加节庆活动、采摘瓜果、出海观鲸,乃至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活动、孩子学校的相关活动等等,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城乡远近,他们都尽可能开车陪我们去。这让我们大开眼界,增进了对美国社会的了解,还结交了朋友。在这样充实而多彩的生活中,所谓“土洋代沟”,自然会被逐步填平。
不管怎样,处理好“代沟”问题,对老人与子女来说,首要的是平等相处和互相尊重,更多地理解和宽容,更经常地交流和学习。老人不以老而自居,凌驾于子女之上;子女不忘敬老,不要自恃高明而不听老人之言。特别是对子女一代来说,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进对根之所在的故土的眷恋情怀,对填平“代沟”也很有必要。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为养育子女成才,倾尽了心血,特别是父母支持子女闯荡海外,做出了难以言喻的牺牲。而子女的奋进也极不容易,特别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刚刚站稳脚跟,就大费心思和力量,给老人创造团聚和看看外部世界的机会。可见,父母之爱,子女之爱,堪比海洋啊。
此生能有几回聚!愿天下探亲老人和子女,共同努力,争取做到“有代无沟”,共同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朱华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