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 题:政协委员刘泽彭:侨资企业海内外两个市场不能偏废
中新社记者 陆春艳
“侨资企业不要在金融危机中迷失自己,应该抓住机遇,海内、海外两个市场不能偏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前副主任刘泽彭在此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刘泽彭指出,金融危机发生后,在中国大多做出口生意的侨资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面临市场急剧萎缩、海外订单大幅减少等问题。
他认为,侨资企业应该抓住眼前的机遇,在中国扩大内需这块大蛋糕中,分得自己的一块;同时在国际市场处于下行状况的大背景下,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份额,去发展在海外的事业。海内、海外两个市场不能偏废。
刘泽彭进一步阐释,现在侨资企业多是中小企业,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争取中国内需市场的商机。从长远看,侨资企业的优势还在海外,不能放弃海外市场;不要因为现状,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不应该在经济危机中迷失自己的大方向。
“‘中国货’质优价廉,这个优势在国际上还是存在的。”他说,通过货物的交流,侨商在居住国和中国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谈起新移民,刘泽彭指出,随着新一代移民逐渐融入当地社会,这些人在中国对外交往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经济上是这样,文化上也如此。他说,中国语言在世界上应属于“弱势”语言。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正在走强,世界各国陆续出现“中文热”升温的迹象,华侨华人成为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对于很多海外华侨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存在不会说中文的情况,刘泽彭表示,进一步加强华文教育工作,应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如果海外华侨华人不懂中国文化,就会成为所谓的‘香蕉人’,虽然在血缘上一脉相承,但他们却不会认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他表示,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要继续开展。为此,国侨办每年投入很多资金发放教材。
不过,刘泽彭也坦言,全世界一万多所华人华侨学校中,正规的中文学校很少,且孩子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因此,不能把国内的教材照搬过去,而应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加大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针对性,调动孩子学习中文的积极性,加强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